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州:深化综合改革 推动教育品质发展

发布日期:2025-11-06 作者:曹抒雁 赵 刚 邵敏华 叶润逸​ 卑多敏 周玉 阅读:468

近日,铃声响起,实验小学六(9)班的英语课开始了。与传统课堂不同,这里不只是教师的单向讲授,更多的是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当任课老师吴思仪提出“思维导图+实践任务+情境活动”这一方式时,同学们有的凝神思索,有的伏案推导,有的与同桌低声探讨,在对比与实践中感悟语言魅力。

“我们不仅要教会知识,更要培养思考能力。”吴思仪指着正在进行的单元教学《Then and now》解释道,“我借助T形图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变化,让学生也借助T形图谈谈自己的成长变化。像‘搭房子’一样一步步带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形成创造性表达。孩子们都很投入,不仅乐在其中地学英语,还特别愿意主动开口表达。”

近年来,实验小学以“我是探索者”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启动了一场“教育生态重建”,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育人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些年来,我们在原校长王笑梅‘以美成美’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对学校的育人课程进行了系统化构建,创生了一批特色课程:‘蕊春园’物型课程、‘红色党史’课程、‘童声’课程、‘非遗’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不仅在全国获奖,还频频登上央媒。学生也呈多样态发展的趋势,每学年在习作、音乐、美术、科技、体育等比赛中,有千人次获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校长瞿卫华表示。

实验小学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我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教育治理举措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以“发展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为双翼,展开了一场立足通州、面向未来的育人探索。

改革,从人开始。近几年,我区开展了“精致管理校校行”“素质教育校校行”,推进学校常规管理改革,实现区内学校管理品质的新突破;创新“1+1+1”结对互学新模式,以“城乡学校+区内名校+区外名校”结对共建,通过引优育优,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步推进的还有围绕学生的“学”,全区域推进区、校、年级、班级四级课程建设,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群,蓝印花布、乡土风筝、葫芦科艺等乡土非遗课程,创全省先例。将“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全区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菜单式”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8%以上。

课堂,始终是通州改革的主战场。在实验中学初二(2)班的课堂上,学生吴宇鑫感受到了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的学习体验:“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一直讲,而是把我们分成小组,课堂上有好多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这种方式让我觉得学习不再是件枯燥的事。另外,我们的作业真的变少了,这让我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感觉学习反而变得更轻松、更快乐了。”

这几年,实验中学全面落实南通市“立学课堂”理念,大力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慧学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紧扣“预学-导学-练学”三环节,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每周开展“慧学课堂”同题异构展示活动,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定期举办“慧学课堂”教学节,邀请市内外专家到校为“慧学课堂”诊断把脉。通过“问题驱动+活动主轴”的教学策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生成”的转变。“通过课堂的改革,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实验中学校长吕斌表示,这一改革不仅让学生受益,教师也收获了成长,学校先后有9位教师在江苏省青年基本功大赛和优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课堂之变,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重塑。我区通过课堂革命撬动全域教育生态优化,以综合改革促内涵发展,正向着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