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床纺织品很柔软、很漂亮。”“这些自动化设备是自主研发的吗?”“来帮我和这些产品合个影吧!”
11月4日,首届“中非使节走进南通”活动在我区举办,来自喀麦隆、莫桑比克、马拉维、加纳等国家的驻华大使和外交官组成的非洲驻华使节代表团走进老裁缝家纺,在展厅触摸细密精美的家纺用品,在车间见证一块布到一床被的过程。
通州,素有“中国纺织之乡”的美誉。这里已形成从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到品牌营销、全球物流的完整家纺产业链,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每年,数以亿计的家纺产品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我们对南通先进的纺织制造技术、强大的供应链整合以及在发展可持续环保纺织工艺方面的经验特别感兴趣。”莫桑比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玛丽亚·古斯塔瓦表示,南通成熟的纺织产业让她印象深刻,“这次的活动,让我看到了更多高附加值的纺织品,希望在南通能得到数字化平台建设、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启发。”
资料显示,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有一批勇于探索的南通人怀揣梦想,迈开步伐向非洲大陆挺进。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南通人以家纺贸易起步,逐渐向矿业开发、机电、建筑业等领域拓展,先后有6万余名通商赴非洲创业。
“我们在非洲已经有20多年了,主要进行纺织品、建筑材料、矿业等领域的贸易。”中国远东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陆建飞告诉记者,当年企业借着家纺产品走到非洲,慢慢打开了市场,目前已经在南非、安哥拉、刚果(金)、肯尼亚、卢旺达等10多个国家开展贸易。
当天,远东集团投资建设的远川(南通)中非家纺产能示范园正式发布,园区位于川姜镇,采用“一园多区”布局,打造“一会、二港、三区、五中心”,旨在发挥中国产业优势,对接非洲市场需求,推动非洲园区实现从棉花种植到棉纱生产的全产业链发展,形成“从一粒籽到一锭纱”布局;同时在中国园区打造从棉纱到成品家纺的深加工产业链,完成“从一锭纱到一床被”的升级。
玛丽亚·古斯塔瓦对这个产业园很感兴趣,“这个综合性的园区覆盖了纺织产业的上游和下游,这意味着非洲可以把棉花等原材料带到南通进行加工,南通的公司也可以去非洲直接投资建厂,贸易往来变得更便捷了。”
谈起中非合作,陆建飞充满信心:“非洲有54个国家,人口多且逐渐年轻化,我们南通的很多产业与非洲的产业互补性很强,未来合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是必然的趋势。”
通州与非洲市场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深化。据统计,今年1~9月,我区对非洲实现进出口贸易16.8亿元,同比增长66.6%。
经纬交织,方成锦绣。通州以布为媒,执起合作的“金丝银线”,共同编织联通中非的商贸走廊、文明互鉴的文化纽带、世代友好的情感桥梁。或许,在喀麦隆的晨间阳光里,在纳米比亚的夜晚星空下,都有“通州制造”守护着的一份份安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