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螃蟹的最佳赏味期。在十总镇季家庄村,养殖户雷峻鉴的90亩蟹塘里水波荡漾,塘底孕育着他从业以来的第一批“心血”——长江中华绒螯蟹。
蟹塘边,工人师傅们正熟练地向水中投撒特制饵料。作为今年年初刚入行的养蟹“新手”,雷峻鉴对这批螃蟹倾注了全部心力,尤其在喂养方面,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我们的饵料讲究荤素搭配、科学配比。”雷峻鉴抓起一把饵料介绍,“植物蛋白主要来自发酵的玉米和豆粕,利用玉米中丰富的维生素B促进钙质吸收;动物蛋白则来自打碎的冰鲜带鱼和小黄鱼。”他将这些原料混合,再添加多种微量元素,为螃蟹定制了营养均衡的“大餐”。“眼下正是螃蟹蜕第五壳的关键期,加强补钙能让新壳更快硬化,这对螃蟹的最终品质至关重要。”
螃蟹的生长,总是伴随着一次次蜕壳的艰辛。每成功蜕壳一次,体型就会迎来一次飞跃。目前,塘里的螃蟹大多正处于第五次蜕壳期,这也是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蜕壳。“这批蟹是2月初投下的蟹苗,养到11月左右上市,差不多9个月的周期。受今年天气影响,生长期比往年略长些。”雷峻鉴表示,每晚巡塘时,他都会仔细观察螃蟹的活动与蜕壳情况。良好的水质和稳定的天气,让他对最后一次蜕壳的顺利进行充满信心。
通过细致的日常管理和严格的品质把控,雷峻鉴对自己的首次养殖成果满怀期待。“从目前巡塘和蜕壳的情况看,母蟹普遍能长到3至4两,公蟹能达到4至6两,预计亩产量在三百斤左右。”他盘算着。
秋风渐起,十总镇的这片蟹塘正静待丰收。不久后,这批本地养殖、科学喂养的长江蟹将膏黄饱满,为金秋的水产市场增添一份鲜美的“十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