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州:突出人才强教战略 全面推动内涵发展

发布日期:2025-10-14 作者:曹抒雁 赵刚 邵敏华 叶润逸 阅读:508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教育强区、人才强教”战略目标,聚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筑牢师德根基、打造成长高地、激发队伍活力,交出了一张新时代强师兴教的精彩答卷。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秀教师人才的支撑。我区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创新“1+N”融合党建模式。成立“17(教育集团)+1(民办学校)”党建联盟,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强基工程”“创新工程”“领航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

9月18日,在南通高新区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朱水平的办公桌前,摆放的三张红色小圆凳格外醒目。“这几张红圆凳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每次‘三人行’教研活动遇到瓶颈时,我们几个就抱着书和笔记,像小学生一样排排坐。朱校长就带着我们重新读课文、看教参,把整节课的思路重新理清楚——就连每一句话该怎么说孩子才更容易懂,她都陪我们一句一句地磨。可以说,小圆凳见证了无数个晚归的日子。”回忆过往,南通高新区小学老师陈露表示,她从普通老师,到通州区教坛新秀,再到骨干教师,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成长,就像竹子拔节那样,一步一步,能听见自己向上生长的声音。

在南通高新区小学,“人人都是课程开发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学校通过项目化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开发出“我爱汉字”“数学游戏”“人工智能”等系列课程。目前已培育出南通市级优秀团队2个、区级优秀团队3个,以及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等四十多人。

作为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南通市优秀校长,朱水平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我们强调理念的引领、教学方式的示范,也强调老师们要形成自己的反思模式。目前,教师的成长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成长,变成了我要成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教师始终是最关键的“变量”。为了撬动这个“变量”,近年来,我区强化名师培养力度,大力实施“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工程,组建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形成名师抱团成长的“通州现象”。现有义务教育学校在职“苏教名家”培养对象1人、省特级教师13人、正高级教师15人、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个,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9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坊)39个,数量位列南通各县区前列。

秋风爽爽,笑脸盈盈。育才中学迎来了新同学。“学校约有6200名学生,生源数量平稳。”在副校长朱圣华看来,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背后,过硬的教师队伍功不可没。

育才中学于2020年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强师计划”五年实施方案》,设立“站稳讲台”的合格教师、“站好讲台”的骨干教师和“站高讲台”的名优教师三个层次,依托名师工作室和强师计划平台,赋能青年教师成长。“学校正以更完善的立体化成长平台体系,持续为教师成长赋能。以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朱圣华表示。

该校青年老师钱慧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加入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为我们突破成长瓶颈、实现专业跃迁指明了方向。”钱慧说,2023年11月,她获得江苏省初中语文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这份荣誉离不开学校搭建的成长平台和团队的支持。我们将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续写学校荣光。”

通州教育正以系统化举措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分层培养体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引领工程提升整体师资水平,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