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全力防治水稻穗期病虫害 织密秋粮丰收“防护网”

发布日期:2025-08-27 作者:沈维维 张秀秀 易红娟 阅读:259

日前,全区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工作会议召开,聚焦水稻穗期病虫害防控,为秋粮丰收筑牢防线。

当前,通州移栽水稻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这一阶段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关键期,穗颈瘟、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威胁水稻生长,做好防控对秋粮丰产意义重大。从水稻种植基础看,我区主栽水稻品种以南粳系列为主,占种植面积80%,但该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弱。“因栽培方式多样,水稻生育进程不整齐,加上秸秆还田导致田间菌源积累,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宏军在会上分析道。

气候条件也加剧了防控难度,9月上旬或现连续阴雨,昼夜温差大、田间湿度高,极利于穗颈瘟流行。植保站监测数据显示,纹枯病病情呈上升趋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虫害也在不同程度发生,多重考验叠加,给水稻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参会的平潮镇种粮大户李师傅坦言:“看着田里病虫害有抬头迹象,心里一直揪着,就盼着能学到有效的防治办法。”

针对这些问题,会上给出了“接地气”的防治方法。“月底前能破口的水稻,破口前3天至破口5%时,先打第一次药;过7天,等稻穗基本整齐时,再打第二次药。对于月底前尚未破口的晚稻,应先集中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待破口后再重点防治穗颈瘟。”张宏军详细讲解道,药剂选择上也有讲究,第一次防治穗颈瘟可使用三环唑,第二次就换用吡唑醚菌酯,通过轮换用药降低抗药性。他还特别提醒,“无人机施药每亩用水量不能少于2升,自走式喷雾机得喷够50升,水少了药打不匀,等于白忙活。”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张宏军特别叮嘱农户:“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药,选择早晨或傍晚凉爽时候作业,既防止人员中暑,也避免水稻发生药害。如果施药后6小时内下雨,应及时补喷,否则药效会大打折扣。”不少农户还记录下一个“增产小窍门”:施药时加入叶面肥,“既能增强水稻抗高温能力,又可减少颖花退化,让稻穗结得更满,相当于为产量上了双保险。”

眼下,通州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穿梭喷药,农户们背着喷雾器仔细作业。“有了明确的法子,还有镇上随时指导,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农户老王望着自家长势喜人的稻田,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