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正式投运 全力构筑长三角数字经济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5-08-20 阅读:272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 徐浩翔 摄

纺知云AI智能验布一体机。 葛燕 摄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州迎来重大发展机遇——8月16日,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总投资3亿元的重点项目,不仅填补了南通市在高性能算力领域的空白,更以“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为破解传统产业升级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华为方案”,长三角数字经济从此有了新标杆。

从最初的“一见钟情”到如今的“硕果累累”,华为、通州携手擘画通州数实融合、产业转型新蓝图。

一见钟情:产业需求与技术优势的完美邂逅

通州与华为的“强强联合”,始于双方对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共同愿景。

2024年11月5日,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华为南方生产基地举行,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启。而这一重大项目的落户,并非偶然。

通州作为南通市的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产业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通州区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而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落地场景。

“选择南通,是产业基础与数字未来的完美结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可以将当地产业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并且有实质效果的城市进行战略布局。“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要求,是要通过AI驱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提升人工智能水平。而作为南通的支柱产业,家纺从设计到质检的全链条智能化需求,正是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典范,因此南通的家纺产业被我们一眼相中。”

南通作为全国重要的家纺产业基地,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60%,但长期以来面临着设计成本高、知识产权保护难等发展瓶颈,其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与华为的技术能力高度匹配,而南通高新区“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布局更是为华为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果传统产业通过人工智能改造升级,那么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南通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军感慨道。

政企合力之下,通州以南通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携手华为在江海智汇园共建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相关方向,为场景应用创新、模型孵化、国产化适配、品牌营销提供专业技术支撑,通州区政府、南通高新区提供产业政策扶持、算力券政策、应用场景开放,发挥政策、资金、区位及市场资源等优势,南通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这一合作不仅是华为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布局,更是通州抢占数字经济高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步。中心的落户,为通州乃至南通的数字经济生态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华为方案”。

算力筑基:AI赋能家纺“智变”进行时

走进位于江海智汇园的创新中心,模块化机房内的服务器正在高效运转。这个总规划400PFLOPS的算力中心全部采用国产华为昇腾910B芯片,一期已落地110PFLOPS。作为南通首个全国产化技术路线的AI算力中心,为区域人工智能发展奠定了安全可控的“数字基座”。

“我们不是在简单建设算力中心,而是在打造完整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南通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坤着重介绍了利用行业大模型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行业大模型已成为传统行业智改数转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南通地区已发布第一个高端纺织大模型,依托中心的硬件设备,为模型训练和数据产品开发、应用提供算力支撑,有效缩短了家纺企业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驱动力。”

这一驱动力在入驻企业江苏纺知云科技有限公司得到了生动诠释。公司CEO陈旭现场演示了“纺知云”AI平台的革命性效率:输入“小雏菊家纺画稿描述”提示词,依托中心强大的本地算力支撑和DeepSeek大模型,平台仅需30秒左右即可生成包含主题元素、色彩搭配、风格描述的完整设计方案。

“过去设计师需要几天完成的工作,现在AI几分钟就能完成。同时成本也从原来单个设计3000~4000元降至目前的几十元甚至更低。”陈旭介绍,今年2月,“纺知云”平台基于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完成南通本地化部署和应用,成为南通首家将DeepSeek大模型适配应用于家纺细分产业的企业,助力南通家纺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

设计之外,质检环节也迎来了智能化革命。目前公司自主研发出AI智能验布一体机即将进入量产阶段。“过去所有的家纺验布都是人工,很多时候会有误判,而且眼睛也吃不消。现在我们通过AI的方式进行家纺瑕疵检测,可以进一步提升家纺面料检测速度和检出率。”陈旭对企业的前景信心满满,目标在创新协同中心的加持下,覆盖家纺行业超过70%的用户,帮助家纺企业在生产效率和成本方面实现大幅度节约。

“创新协同中心的建设,就是要破解家纺行业长期存在的设计成本高、侵权风险高、质检成本高等难题。”赵军介绍,中心打造的家纺可信数据空间获评省优秀数字标杆应用场景,并参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优秀案例,依托可信数据空间,保障家纺数据安全可信流通,降低家纺企业开发周期和成本,推动南通家纺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位置。

重构版图:超越家纺打造可复制的“通州范式”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投运,为通州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上月,通州优化《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组织体系》,新增“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链,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在升级为区域经济核心驱动力。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产业辐射力正从家纺这个“突破口”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我们一期落地的是110P算力,1500T的存储空间,目前以家纺行业为突破口在开拓业务,预计可赋能4000家到5000家中小企业。”赵军表示,AI的尽头是算力,中心总规划是400P算力,整个数据存储量预计超6000T。“后期我们会向船舶海工、现代建筑产业这两个南通的优势产业发展,让数据要素流通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始于家纺,不止于家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通州,为全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通州范式”。

目前,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磁吸效应已然显现。

8月15日,南通高新区“AI+”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球创新资源,吸引了40支高水平团队同台竞逐,涌现出“5G+AI”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AI+无人机”高层建筑外墙清洗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华为算力支撑与地方产业生态的协同效应。

“我们已经做好从政策、人才到资金的全面准备。”区委副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吴冰冰表示,南通高新区将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支持政策,成立人工智能科创母基金,打造“算力服务+产业应用+配套服务”的产业集群。“我们将牢牢把握‘AI赋能产业、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路径,依托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运营,以算力筑基、用场景破题、靠生态聚力,让更多‘金点子’变成‘金产业’,让更多‘好项目’扎根‘好地方’。”

随着“人工智能”正式跻身区级重点产业链,通州正依托这一超级枢纽,加速集聚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通州范式”所蕴含的创新动能,将为长三角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而笃定的创新力量。

未来五年,一个目标清晰可见:这里将崛起不少于50家活力迸发的人工智能企业,汇聚超过200名行业领军与专精人才,深度赋能超百家本地企业实现智能化蝶变。通州,正以自主算力为基座,数据要素为血脉,产业升级为灵魂,全力构筑长三角数字经济新高地,引领数字化转型新浪潮。

记 者李舒舒 葛燕

通讯员张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