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金沙街道天熹社区“六和”机制带来蜕变

发布日期:2025-08-12 作者:张秀秀 施翔宇 周娜娜 曹晓亮 阅读:267

在金沙街道天熹社区的居民楼下,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个由四个行政村拆迁安置组成的年轻社区,曾因居民生活习惯差异、人户分离等问题陷入治理困境。如今,天熹社区党总支以“和熹”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组织聚合、党员领和、群团促和、邻里睦和、共建谋和、化解调和”的“六和”工作机制,奏响宜居和谐乐章。

“20栋楼的外墙除险工程顺利完工,居民再也不用担心墙皮脱落了!”站在焕然一新的居民楼下,天熹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肖的话语中透着欣慰。2014年社区成立之初,面对1500余户拆迁群众,党总支率先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让党建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外墙安全隐患,党总支联动区住建局、街道城建办等多部门现场办公,组织党员入户征求意见。老党员严跃胜回忆道,“施工时遇到居民不理解,我们党员带头挨家挨户做工作,低保户王师傅最初因捡拾涂料桶与施工队伍产生矛盾,经过耐心劝说最终主动配合,还成了义务监督员。”

“这次外墙改造,党员真是冲在前面!”居民顾祖涛指着楼体外墙感慨道。改造期间,个别居民家玻璃被意外损坏,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联系施工方赔偿,三天内就完成更换。

在社区,党员主动亮身份、作承诺,组建“红色代办队”“矛盾调解队”等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服务百余次。为破解电瓶车充电难题,社区党员带头调研,组织群众召开座谈会,最终在小区划定安全停放区域,建成充电棚22个,还增设6组新能源车充电桩。

“楼上漏水的事解决了,多亏了‘群妈调解室’!”家住3号楼的张女士提起社区的调解服务赞不绝口。社区依托“民情议事会”平台,每月组织居民代表、物业、法律顾问共商小区事务,去年以来成功调解邻里纠纷12起,自主清理乱堆杂物80余处。“巾帼敲门嫂”志愿队的队员定期上门走访“一老一小”家庭,建立需求台账;“群妈调解室”用“婆婆嘴”化解“心头结”。社区还连续六年开办爱心暑托班,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题,累计服务儿童400余人次。

以前住农村独门独院,现在楼上楼下都是邻居。社区以金沙街道“和美邻里”品牌为抓手,每年举办“邻里文化节”、包粽子比赛等活动,组建广场舞队、读书社等文体队伍,让来自不同村居的人们从“陌邻”变“亲邻”。

从拆迁安置初期的矛盾多发到如今的和谐社区,天熹社区的蜕变印证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生命力。“社区党总支将持续深化‘六和’机制,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张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