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东社镇苴西村的桔子家庭农场里,金灿灿的锦绣黄桃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果香。农场主赵剑平正带着村民忙着采摘,他擦着汗笑道:“今年黄桃个头大,6两起步,一斤的‘果王’也有,这两天订单排了不少!”
这位忙碌的农场主,也是苴西村的村支书。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他放弃政府安置的工作,毅然回到农村。“我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总得带头蹚条路出来。”2015年,赵剑平创办桔子家庭农场,从最初种植茭白、芦笋、洋葱,到如今的黄桃、水蜜桃、大棚蔬菜及玉米,200多亩土地上不断尝试多元化种植,最让他得意的还是16亩桃园。
“秘诀全在土里!”赵剑平蹲下身抓起一把黑土。他用煮熟的黄豆配发酵羊粪做底肥,还专程到安徽砀山“取经”。“化肥种出的桃个头小、味道寡,咱这农家肥养的桃,口感完全不一样!”与常见的套袋黄桃不同,这里的桃子全程“裸奔”生长。这种自然生长的桃子虽然品相不够“完美”,但一口咬下去,浓郁的桃香立刻征服味蕾。
目前,农场黄桃主要通过采摘体验和电商销售,16元一公斤的定价让不少回头客直呼“值当”。赵剑平指着正在“排队”等待打包的黄桃,自豪地说:“现在消费者就认这口原生态!”采访期间,他手机响个不停,新订单一波接一波。“明天5点开工,把最甜的桃送到城里去!”
桃园里,同村的老退伍军人季云波利落地分拣着桃子。“赵书记没架子,咱帮着摘桃、卖桃,一天能挣150元!”像老季这样的“银发打工族”,农场旺季时每天有二三十人。“农家菜在城里很畅销!”赵剑平还收购村民家的老冬瓜、小西瓜,用农场的销售渠道帮乡亲“带货”。
在新建的仓库前,赵剑平展望着蓝图:“明年想引进一些好的项目,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他说最欣慰的是看到农村越来越好,“部队教会我‘冲锋’,乡村振兴就是我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