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江苏电科院与通州供电公司联合研发出低压发电作业图形化仿真决策应用——AI+“电网一张图”。依靠这一数字化应用,通州供电公司在7月份负荷高峰期成功开展30余次发电作业,成效显著。
为保障居民用电不受电网检修影响,江苏电网今年率先推广低压发电作业,并于三四月启动规模化应用。然而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来临,低压发电作业面临严峻挑战。台区空调负荷剧增且波动性较大,导致发电作业频繁出现跳机现象。“一个多月前,金北村59143台片因容量越限,发电车连续跳机两次。”通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葛强回忆道,“高温天气下空调负荷激增,发电车容量往往捉襟见肘,发电车资源也有限,大容量发电车较为稀缺。”
针对这一难题,国网江苏电科院“电博士”专家团队与通州供电公司经过实地调研,联合研发出低压发电作业仿真工具——AI+“电网一张图”。在电脑上打开低压发电作业小工具,选择台区、模拟作业发电,就能精准预测发电车电量的剩余情况,实时监测分路甚至每户的用电负荷,并根据实际情况生成发电方案。
据悉,该工具的研发不仅将配网拓扑分析与校核范围,从“变电站-馈线-配变”延伸至“配变-分路-户”,将负荷预测的精细度从配变级拓展至分路级和用户级,而且数据处理能力也显著提升,从原本的4万条线路111万配变,延伸到5200万低压用户,实现了从TB级到PB级海量数据分析能力的跨越式升级。
7月24日下午,在仁和家园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发电工作,发电车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保障居民的用电需求。“我们前期通过电网AI+‘电网一张图’查看到该处的负荷高峰期为中午12点至晚上6点,中午12时负荷达600kW,因此我们调配了1000kW的发电车,确保供电稳定不跳机。”葛强介绍。
目前,该工具已成为发电作业班和台区经理的高频应用,实现了发电作业预案的数字化。其全环节覆盖的特点,使台区保供更高效、更安全、更放心,让居民在电网检修期间仍能享受持续、无感的用电体验。据悉,该技术将在南通各区县扩大试点,并计划在江苏电网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