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昝润东 翟添翼)当端午的艾草清香与儿童节的欢笑声相遇,电烙笔尖在木板上跳跃出金色轨迹。近日,在先锋小学非遗烙画教室内,数十名“小匠人”用传承千年的烙画技艺勾勒出传统佳节与现代童趣的奇妙邂逅(见左图,昝润东 摄)。
烙画,也叫作烫画、火笔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活动现场,同学们用烙笔尖轻触木板,一缕缕青烟袅袅升起,焦糖色的纹路在木纹间蔓延。只见木板上,屈原泛舟汨罗江上,一叶龙舟斩浪前行;从脉络清晰的粽叶,再到艾草的深浅阴影,栩栩如生。此刻正在埋头烙画的龚奕然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学习烙画已经一年多了。只见她的手腕悬空轻转,不一会儿木板上就“长”出一串立体感十足的粽子。“端午节正好在夏天,我们可以联想到夏天盛开的荷花,可以用荷花为背景。”龚奕然拿着自己刚刚烙好的作品向记者介绍。
对孩子们而言,烙画不只有山水花鸟——当他们用烫痕描绘出心中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种子也在悄悄种下。冰淇淋、棒棒糖、蛋糕等各种“六一”元素跃然呈现,孩子们用生动的笔触和富有张力的色彩,展现了童稚幻想下的节日氛围。“我画的是‘六一’儿童节主题,图中有5个小朋友,还有一只兔子,他们拿着气球在唱歌跳舞。”同样是四年级的钱思妙同学则向记者分享了烙画时的“小技巧”,“画的时候线条要流畅,要会转笔,有的线条画得一定要细致。”
据了解,早在2018年,南通烙画技艺非遗传承人赵飞将烙画这一传统技艺带进先锋小学,并成立烙画社团。许多孩子在这里学习基本的烙画制作技巧,结合天马行空的想象、烫烙、着色,创作出了一幅幅完成度很高的烙画作品。
“这次我们结合‘双节’的主题进行了创作,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孩子们通过这种烙画笔触,来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同时把儿童节的愉快气氛烘托出来。”赵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