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高新区,有这样一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标杆企业——纳设智能,每年砸下销售额的20%搞研发。他们的“碳化硅打印机”能在1600℃的高温下“打印”芯片材料,让电动车性能倍增;他们的“原子级镀膜机”能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延长。“非创新不立”——纳设智能正以创新技术不断助力第三代半导体与先进材料产业发展。
走进纳设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的洁净车间,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地调试着设备。这些看似普通的巨型“铁盒子”,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乃至全球新材料发展的“精密装置”。“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8英寸双腔碳化硅外延设备,不仅自动化程度更高,外延指标也更出色,这也是我们后期的一个主力设备,目前国内外的客户都非常感兴趣。”纳设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高级工艺工程师许利飞说。
碳化硅外延设备是纳设智能的核心产品之一,该设备被形象地称为碳化硅材料的“精密打印机”,通过1600℃超高温化学反应,可在晶圆上生长微米级单晶层,堪称高压、高频芯片的“性能倍增器”。纳设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中拿起一片晶圆,向记者展示:“我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领域,例如高压快充领域的功率器件模块。每片片子大约可以支撑三辆特斯拉Model 3的应用,市面上很多公司利用这种技术实现更快速充电。”
除了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纳设智能还将创新触角延伸至光伏和二维材料领域。其用于光伏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原子层沉积设备,从实验室级科研机台到GW级量产设备全面覆盖,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寿命延长30%。目前,公司全力投入更大机型的开发工作,首台大尺寸的原型机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中,产品预计今年上市。“如果不能在某个领域实现创新和领先,我们宁愿不做。”王中道出了企业的创新基因,“我们始终聚焦于具备技术创新潜力的关键领域,通过提供差异化价值服务优质客户,推动核心技术走向国际市场,最终实现全球产业链的价值升级。”
创新是纳设智能最鲜明的标签。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20%投入研发,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支由剑桥大学博士、资深行业专家领衔的团队,自2024年8月落户南通高新区以来,成长速度令人瞩目。而园区提供的特殊气体供应、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对接服务,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从入驻到投产,仅用了半年多时间,这离不开南通高新区的优质营商环境。”王中感慨道,目前,公司正将70%的供应链从深圳转移至南通,进一步扎根长三角。“靠前服务的精神吸引我们不断加大投资,今年我们追加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线的建设。我们也希望通过后续努力,让这里的生产开足马力,更好地利用当地的优势,将企业做大做强,为这里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