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承载着近8万居民的城关街道,金沙街道以“红聚家园里”建设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新格局。自2024年起,街道通过“组织扎根、阵地提质、资源集聚、服务暖心”四大行动,将187个小区的治理工作转化为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写下鲜活注脚。
织密组织网络:
从“单兵作战”到“全域联动”
走进佳苑西区,议事厅内聚集着前来议事的业主代表等成员。“过去我们网格覆盖范围不全面,零星小区常成‘治理盲区’。”朝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峰满是感慨。如今,街道通过精细划分,将零散楼宇整合为116个标准化服务单元,形成“分散变集中、模糊变清晰”的治理网格。
组织架构的重组更显深意。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大支部”三级体系下,社区党组织成员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物业公司的党员骨干纳入支部班子。佳苑西区业委会主任张云对此深有感触:“过去物业和业主总是‘掰手腕’,现在支部会上大家同坐一张桌,对停车难、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小区资源由‘散’到‘聚’,邻里由‘疏’到‘亲’,治理由‘弱’到‘强’,大家都很满意!”
激活阵地效能:
从“物理空间”到“治理磁场”
在金沙街道,“红客厅”已成为居民口中的高频词。这个集纠纷调解、文化宣传、党员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正在21个小区“生根发芽”。走进春溪集名苑小区的“红客厅”,数百平方米的空间被分割成不同区域,居民们在这里或看书,或下棋,或闲话家常。以前居委会就几张办公桌,现在这里既能办事又能休闲,连孩子周末都有了好去处。
阵地升级催生治理创新。街道建立的“小区-社区-街道”三级矛盾调处机制,让“小事不出楼栋”成为现实。春溪集名苑小区成功创建市级红色物业示范点,“红色i怡家”党建品牌,搭建起物业、村委、居民之间的桥梁。“一个村干部、一个网格员、两个物业工作者和四个小区党员组成一支‘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紧盯12345热线、业主微信群等多种渠道,接收群众‘订单’,以用心的服务让‘有事找红管家’成为常态。”进鲜港村党总支书记瞿飞洋表示,小区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上的工单数量相比其他小区呈下降趋势,工单办结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凝聚服务力量: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破题”
每月8日的“进网格日”,总能看到年轻干部与网格员结伴走访的身影。朝阳社区第四党支部网格员昝姚瑶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居民对维修公共区域椅子、增设电动车充电桩等建议。“过去坐在办公室接工单,现在走进楼道听民声,解决问题的效率翻了一番。”昝姚瑶说。这种“青年干部+网格员”的走访模式,已推动358个物业问题高效解决。
金沙街道还培育出“向日葵公益”“时代朝阳”等12支专业社会组织,吸纳培养102名专业社工,为小区居民提供维修家电等专业化社会服务,并将文明实践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文艺演出、包粽子、露天电影放映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做到物业服务暖人心、点滴小事传真情。
夜幕降临,社区广场上,广场舞队伍伴着音乐翩然起舞,亲子乐园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小区内的服务驿站依然亮着温暖的灯光。这种“烟火气”与“治理力”交融的场景,正是“红聚家园里”建设的生动缩影。
“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让‘红色动能’渗透到每个楼栋、每户家庭。”金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卫忠表示,将以组织力的提升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8万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