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象屿海装设备有限公司 卑多敏 摄
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平潮厂区 卑多敏 摄
春潮涌动势如虹,通州奋进正当时。
今年一季度,通州以“领头雁”的昂扬姿态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规上工业增加值以13.6%的增幅高居全市榜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稳坐南通六县市头把交椅,“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奏响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能级跃升、全周期服务护航的“三重奏”,彰显了通州为全市发展“挑大梁、扛重责、作贡献”的硬核担当与坚定信心。
工业领跑:创新驱动锻造增长“强引擎”
通州工业经济的“加速度”令人振奋。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3.6%,不仅稳居全市第一,更延续了连续33个月领跑的强势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科技创新与新型工业化的“双轮驱动”,更源于通州人敢闯敢拼、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在南通象屿海装设备有限公司,刚完成技改的分段车间正加足马力火热施工。象屿海装以“智造”引领行业变革,去年投入3亿元启动车间技改,包括扩建厂房、增设涂装区及加固船台。“通过技改,我们的生产效率再上新台阶,每年的产值预计增加10~1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严勇信心满满。
今年,象屿海装计划将智慧物流扩展到全部物流生产工艺,提升管理水平,并通过5G工厂全覆盖进行人员定位系统的测试,以提供翔实数据。同时,与研究院所研发风帆转子设计,预计可使全船油耗节省6%~7%,碳排放减少5%以上,绿色造船的“通州智慧”正扬帆远航。
截至今年3月,象屿海装成立以来累计接单203艘,其中已交付113艘,仍在手90艘,突破500万载重吨。拳头产品63500DWT散货船市场占有率表现突出,建造速度和产品质量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新兴产业同样跑出“加速度”。作为全球连接器制造巨头,安费诺高速技术(南通)有限公司落户通州仅两年便实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应税销售达2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0亿元。“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为通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公司总经理胡卫忠说。
通州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产业链,不断建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确定的高端家纺、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等8条产业链,去年贡献全区超七成工业产值。今年,通州围绕产业发展,出台《通州区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方案》《通州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八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立志在2025年让8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占全部规上企业达80%。
如今的通州,八链共舞、集群向“新”:沃太能源低碳智慧园区平台项目入选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培育名单,为储能产业植入“数字芯片”;纺知云公司携手华为搭建AI平台,实现家纺设计产业进一步降本增效……链式发展的“通州模式”正释放澎湃动能。
财政稳健:挖潜增收筑牢发展“硬底盘”
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信心的“压舱石”。一季度,通州财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41亿元,同比增长1.1%,超序时进度7.6个百分点,总量稳居南通六县市榜首,筑牢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镇域经济亮点纷呈,成为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石港镇以6011万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2%的同比增幅;平潮镇更是创下2.97亿元、同比增长107%的惊人增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兴东街道则通过建立“党政领导挂钩企业”制度,实现4132万元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3%。
精准服务和创新举措是财政稳健的关键。玮拓复合材料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对降低风力发电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去年公司实现年销售额5.8亿元,纳税3476万元。今年一季度纳税达2623万元,目前的订单量已排到年底。“政府帮我们新建桥梁解决运输难题,二期项目得以提前投产。”公司副总经理戴南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石港镇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按月细化分解收入目标,实时掌握收入动态,并配合税务部门对关联企业开展税收催缴工作,确保税款应收尽收。平潮镇在得知本地企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信息后,积极与企业沟通,最终,凭借企业的家乡情怀和政府的积极对接,股权转让税款成功入库,为财政注入了重要资金。兴东街道则通过培植税源“强根基”,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2024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2亿元的森珀新材料项目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应税销售1.2亿元,纳税300万元,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各镇街以务实行动为财政增收保驾护航。
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还离不开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创新举措。全区通过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至镇街、重点企业,建立“税收+非税”双轨评价体系,创新实施免抵调库、土地契税清缴等举措,确保财政收入“颗粒归仓”。同时,实行“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双轨评价,动态比较各板块增幅、增量等指标,调动镇级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为一季度财政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提优:全链条护航打造营商“金招牌”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隐形跑道”,更是通州“挑大梁”的底气所在。今年以来,通州以“万事好通、周到有解”品牌为引领,在全市率先印发了《优化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25年版)》《通州区2025年“万事好通、周到有解”营商环境提优举措》等,新增11条区级优化提升举措,全力打造投资兴业的热土。
近日,南通永丰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在同一天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实现多证齐发。企业负责人连连赞叹:“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对通州充满信心。”
通州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南通市通州区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实施办法》,在土地挂牌前即介入指导,预判难点、容缺审查关键材料,实现“土地手续与建设手续同步推进”;开发“项目建设全周期智慧导办服务平台”和“多测合一”平台,提供从立项到竣工的线上导办指引,让项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快可新能源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00天,政府协调解决高压电接入等难题,确保项目快速落地。“这样的效率,让我们对企业在通州发展充满信心!”公司综合管理部主管刘权说。
金融活水也在精准浇灌实体经济。日前,南通高新区企业发展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南京银行通州支行,在江海圆梦谷开展了“圆融—2025南通高新区政银企交流活动”,当天,参加活动的7家企业与南京银行达成贷款初步意向共4000余万元。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我区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增量政策,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加快各类惠企政策的兑现速度。2024年,共有10家企业获得省、市、区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共计1110余万元,金额列南通市第一,占全市贴息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有力支持了我区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效撬动了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企业掀起“智改数转”新浪潮。今年以来,通州已完成超过3700万元的区级政策资金兑现。
战鼓催征急,扬帆正当时。通州以工业经济的“钢筋铁骨”、财政运行的“稳健底盘”、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阔步前行。放眼江海大地,更多“金凤凰”正振翅来栖,一幅“强富美高”的新通州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