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通灵桥区域:退污进绿 创新治理 打造通州绿色发展样板

发布日期:2024-09-27 阅读:1044

通灵桥旧貌(资料图片)

如今的通灵桥区域水清岸绿,已初步形成通吕运河风光带,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卑多敏 摄

曾经,横跨通吕运河的通灵桥陪伴了通州人半个多世纪。如今,通灵桥退出历史舞台,通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环境治理,拓展生态优势,通灵桥区域改头换面,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掩映。俯瞰整个通灵桥区域,绵延不尽的旖旎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数年前这片区域曾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气味刺鼻,让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徐兴苦不堪言。“原来通灵桥附近有不少印染厂,空气污染严重,每次经过这座桥,都要捂着鼻子,气味很难闻,桥两边也有很多垃圾。”徐兴告诉记者。

通灵桥区域紧邻通吕运河,曾是工业集中区,聚集了11家印染、化工、燃气经营等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区域规划功能的调整,周边住宅小区、学校和商业娱乐场所逐渐增多,工业废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

2017年,我区成立了通灵桥区域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明确8个牵头部门包干11家企业拆除工作,利用7个月时间,彻底斩断通灵桥区域的污染链条,累计处理污水2.5万吨,处置污泥13吨,清运液碱650吨、废油2000吨,拆除面积共计18.4万平方米。同时,投入数亿元,对片区内70户民居等进行搬迁。区住建局副局长、区市政中心主任曹云峰介绍:“土壤修复后,我局牵头对拆除地块进行了生态覆绿,通过大小乔木的前后搭配丰富整体层次,前缘当时也留出20米草坪空间保证江海大道东延的拓宽需求。乔木线以南至河边预留带状规则区域为苗圃预留用地,满足后期移苗需求。”

次年,我区又投入3750万元在该区域实施景观绿化工程,在平整出的土地上种植两万多株树木,并铺上草皮,绿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作为金沙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通灵桥区域水清岸绿,已初步形成通吕运河风光带,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廊道。通过金沙湾大桥、金乐中心竖河公园形成串联,满足群众休闲散步的需要,植物配置上以疏林草地绿化布置为主要形式,通过起伏的地形结合乔木与地被的组合,通过集约节约的形式,打造了通透的视觉效果。“今年我们将在世纪大桥规划的希望大桥段,嵌入约1.5万平方米的球类体育场地,建成城市驿站,布置更多文体设施,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曹云峰说。

通灵桥区域综合整治是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通过绿化修复,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绿化基底,推动了城市能级提升,打造了通吕运河的生态新篇章,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眼下秋意渐浓,徐兴告诉记者,天气凉快起来,大家都爱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金乐公园开放后,许多市民都带孩子去玩,大家都很高兴有了这么一个综合性生态景观公园。”徐兴笑着说。

记 者昝润东 翟添翼 成建青

实习生曹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