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时不等人。”当前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连日来,我区紧紧围绕“保供、保稳、保收”目标,在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全力为民排忧解难,确保生产不断档
麦子“一喷三防”的关键时候,五接镇复成村种粮大户、南通复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王进联系农资供应商询问化肥、农药的价格行情,被告知价格与去年持平,这给他吃了颗“定心丸”,“因为疫情,好多道路被封,没想到农资供应还有保障,跟农资供应商一联系,当天就安排发货了。”
自本轮疫情发生,我区各地对交通运输、人员流动加强管控,区农业部门提前部署,成立了32个指导组,对接服务指导农业经营主体做好小麦春季田管、春耕备耕等工作。据统计,全区已陆续投入使用农资145吨、大中型农机4100多台套,保障春耕春种。同时,区农业农村局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农业种植大镇(街道),了解农副产品运输环节、涉农领域防疫等情况,积极协助种植户解决生产一线问题,协调畅通蔬菜等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农产品市场供给。
随着春耕的到来,种子、化肥等农资进入销售高峰期。作为南通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农资供应商,通联现代农业公司精心组织农资货源,确保群众买到优质的平价肥、放心药。目前,农药、化肥等农资储备充足,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同时,各农资销售网点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点对点经营活动,推动农资到村到店到户,确保春耕生产正常开展。
下沉一线助力防疫,筑牢农村安全线
“老张,看你老按着腰,是不是腰不舒服?要不坐下休息会儿?”“没事儿,贴着膏药,我能行!”说完,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中队长张敢继续投入卡口疫情防控检查。
疫情不停,我们不退!4月2日,区农业农村局抽调30余人到G345、S225和五平线交通卡口开展全天候的疫情防控检查,对进入石港的车辆逐一检查健康码、行程码,对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置,实行闭环管理,全力以赴守好疫情防控线。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防疫集结号再次吹响。4月7日,来自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火速集结,下沉先锋街道疫情防控一线。在这次行动中,区农业农村局共抽调50名机关党员干部支援先锋疫情防控。
带齐个人物品,区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奚建一早就登上奔赴先锋街道的大巴车,“抗击疫情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起模范带头作用。”
为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区农业农村局出动200多人分别进驻兴仁高速卡口、石港交通卡口、川姜镇、先锋街道、刘桥镇、4个隔离观察点和田间地头,为通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让服务三农的旗帜在抗疫战场上飘扬。
线上线下传技授艺,农技服务不停歇
“在喷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剂时,还得增加一些小麦生长调节剂,控制小麦穗下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减少倒伏情况的发生……”近日,在西亭镇明兰家庭农场的小麦田里,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张宏军仔细查看小麦生长情况,现场指导农场负责人宣建明解决小麦倒伏问题。
春季是夏熟作物管理关键季节,农民群众尤其是种植养殖大户迫切需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现场指导、服务。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35万亩,我区瞄准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助力春耕解民忧,与疫情争抢农时,选派192名农业技术专家,组成32个结对服务小组,把应时技术措施及时送到农户手里,提振农户种植信心。
由于疫情原因,多地实行管控模式。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实际情况,转变服务方式,成立农业技术服务小组,通过农业种植分类微信群,将田间地头的“线下课堂”转移到微信、电话等“线上课堂”,以“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为他们进行答疑解惑、远程诊断,确保第一时间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服务没有停。对于我们提出的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们都会在线上及时帮我们解决。”金沙街道金北村民友家庭农场的卞友汉说,区农业技术人员的线上技术服务就像“及时雨”,帮助他解决了蚕豆病虫害难题。
截至目前,我区192名农业专家累计开展线下农业服务828人次,线上服务952人次,帮助农户解决了300多个问题。“我们将持续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为全区的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农户排忧解难,确保农村疫情防控不松懈,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