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桥镇,遇到邻里纠纷,村居调解员就介入,及时化解矛盾。这些调解员可能是法律顾问,也可能是村民身边的“五老”、乡贤、法律明白人。他们的加入充实了社会力量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年来,刘桥镇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托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吸收“五老”、乡贤等进入调解队伍,鼓励村居法律顾问参与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服务。同时,建立调解员后备库,定期组织培训,以老带新,令其快速积累调解经验,尽快走上调解岗位。目前,全镇有专职调解员26名,后备库吸收调解员5名。
针对当前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刘桥镇立足社会稳定,紧扣法治主线,抓好队伍建设,让人员“活”起来;抓好专业建设,让行业“活”起来;抓好联动建设,让机制“活”起来,充分发挥调解优势,盘活了多元调解。
聚焦矛盾多发领域,刘桥镇积极探索纠纷有效化解途径,建立物业管理调委会、村医调解工作室、个人家事调解室,各村居建立了老兵调解工作室,逐步建立了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拓宽纠纷化解渠道,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在实际工作中,刘桥镇落实“多元解纷”,整合各类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工作理念,强化司法、公安、法院、信访、妇联、民政等部门联系,建立“你呼叫、我必到”工作模式,做好联动调解过程中的沟通衔接,相关部门共同会商,明确责任分工,提高工作合力。今年一季度,全镇联动调解纠纷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