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区建筑业发展大会,提交了一份通州建筑业2020年度“成绩单”:全区建筑业实现施工总产值2029亿元、上交地方税收15.46亿元,上缴税收占全区的1/6;吸纳就业40余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
建筑业是通州传统的支柱产业,更是通州熠熠生辉的一张名片。从1949年,第一个建筑业组织——瓦木工会成立。到上世纪60年代,乡镇建筑站遍布全县,农民拿起瓦刀开始走出南通,建筑业雏形逐渐显现。再到80年代,乘改革开放东风,全面实施“面向全国、重点开发、国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施工队伍的足迹踏遍全国29个省市区、全球10多个国家地区,建筑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彻底叫响了“通州铁军”称号。
“我们是通州发展的建设者,也是通州发展的受益者。”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瞿羌军介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通四建已经发展成以建筑施工为主,以工程设计、楼宇智能、装饰装潢、工程检测、房产开发等为辅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2020年,南通四建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74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4位、中国承包商80强第11位,跻身江苏建筑业综合实力前4强。斩获的鲁班奖小金人数量达到30个,位列全省第一。
如果说能啃硬骨头是通州建筑创业有成的一张名片,那么创优质工程则铸就了通州建筑品牌。通州区住建局局长丁亚军介绍,通州以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建筑强区为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市场开拓为抓手,以转型发展为动力,以培强企业为重点,以创优服务为保障,不断发展壮大自身产业,推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以来,通州建筑业发展持续保持全省县市区领先地位,累计完成施工总产值9171亿元,年均增长6.3%。五年来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家,一级资质企业13家,二级资质企业78家,增项273个。目前,我区共有395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企业6家、一级企业39家,二级企业138家、三级企业125家。
南通通博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为国家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承担各类工业、公共和民用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为南通市专业十强企业,是江苏安装企业的一支劲旅。董事长邱少波介绍,公司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积极开拓市场,推进科技创新。
抢占国内市场的同时,通州积极引导各建筑企业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巩固国内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内联外拓,打开了海外市场新局面。以南通四建、通州建总、新华建筑等为龙头的通州建筑业,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深耕沿线国家、地区市场,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外建筑市场树起一座座丰碑。
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在发达国家承包的首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通州建总集团。海法港是以色列最主要的港口,以色列海法新港项目2018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约80%的施工任务,工程预计今年6月竣工,9月开港试运营。
上世纪80年代,通州建总开始走出国门,“掘金”海外,工程承包从最初的房建拓展到如今的码头、基础设施、道路建设等。集团董事长张晓华说:“奔赴吉布提、以色列等海外市场参与建设,树立了南通建筑铁军的海外形象,我们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为通州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作出更大贡献。”
从揣把泥刀讨生活到千亿级支柱产业,通州建筑铁军不断迸发着新时代“硬核”力量。截至目前,通州“鲁班奖”总数达59项,在全国县市区中遥遥领先;获“扬子杯”“长城杯”“白玉兰杯”等省级优质工程近200项。两家企业稳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位次逐年攀升。多家企业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