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颐养中心里,85岁老人陈锦山正在做搓耳操。李天舒 摄
助老员丁美建正在一样样整理她的助老服务工具。李天舒 摄
南通鑫汇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新街道站长张红梅正在为王惠兰老人测量血压。李天舒 摄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再来一次……”日前,记者来到南山颐养中心,只见85岁的陈锦山老人正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做手操、搓耳操等健身操。每天一个小时的健身操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这里的服务非常贴心,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医护人员会很快赶到,卫生工作也做得很细致,周围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生活得十分舒适。”谈及现在的养老院生活,老人笑语晏晏。
南山颐养中心是一家养老、护理、医疗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医养机构,居住环境温馨舒适,人性化服务设施应有尽有。陈锦山已在这里居住了3年多,老伴朱惠芳患有帕金森病,目前住在中心内设的护理型医疗机构南山护理院,每天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朱惠芳笑呵呵地说:“这里的人都对我很好,悉心照料我的生活,还有老头子天天来陪我,温馨得像家一样。”
陈锦山幸福生活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我区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截至去年底,全区已有29家养老机构,床位万余张,基本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惠及通州35万余老年人。
孤单乏闷时,有专人陪聊谈心;行动不便时,有专人上门跑腿;卧病在床时,有专人悉心照顾……在通州,依托“互联网+智慧养老”,这样便捷、贴心的现代化养老服务已成为现实。
“互联网+智慧养老”项目是2019年我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是一个由“信息服务平台+片区服务站+助老员”组成的服务网络。试运行一年多以来,坚持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运作,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打造养老服务品牌,不断完善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前期免费发放的手机,老人只需一通电话就可实现紧急救援、远程定位、家政服务等多项功能。“我们的助老员会根据智慧养老呼叫中心的指令、调度派工单,定期上门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具体服务。服务完成后,话务员还会通过电话对老人进行服务满意度回访。”南通鑫汇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事业一部副经理张玲娅介绍。
家住师范桥新村的王惠兰是位空巢老人,每月助老员会上门为她提供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健康体检等标准化“九助”服务。早上八点,助老员丁美建赶至老人家中,利索地开始了服务。她贴心地帮助老人整理、打扫,半天下来,屋子弄得干干净净,还煮好新鲜饭菜端到老人面前。“每次来,她都会帮我叠衣服、做饭、量血压……”王惠兰对助老员的贴心服务十分满意,“我的老年生活真是又轻松又愉快!”
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已有服务对象32862人,累计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53664人次、服务工时107328小时,线上拨打、接听关爱和咨询电话18万余次。
据了解,我区将不断创新完善服务模式,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智慧养老平台,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行虚拟养老与实体组织服务相结合,不断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有效服务半径。
如今在通州,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周到的养老服务,幸福快乐颐养天年。
记者手记:幸福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生活方便。饿了,可以到社区(村居)食堂就餐或者订餐上门;病了,可以就近就医或者有专业的医生上门看病;闷了,能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同伴们一起唱唱歌、看看报、聊聊天。
记者采访时欣喜地看到,养老机构里的老人们并没有失落与孤单,他们非常理解并体谅子女工作的辛苦,欢乐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生活、娱乐、看病,加之护理员的贴心照顾,其乐融融。居家养老的老人通过“互联网+智慧养老”这一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日常保健需求。老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那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当前,通州正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乐享现代化的幸福晚年,这也激励着我们把为老服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