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葡萄产业如何发展壮大,更好地走上标准化种植、品牌化发展之路?8月17日下午,来自全省的专家和业界同仁汇聚南通维景国际大酒店,共商全省葡萄产业发展大计。
在当天的江苏省葡萄产业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纷纷为葡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葡萄与其他果树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王世平教授说:“要种出品质好、风味佳的葡萄,就要根据土壤肥力和葡萄的树势状况施肥,遵从葡萄植株的肥料吸收规律和肥料的季节使用比率,密切结合葡萄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施肥。”
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凤之见证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历程。他直指当前葡萄产业还存在品种区域特色优势不明显、苗木质量不适合于现代高效葡萄产业发展要求、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刘凤之支招:“要继续完善葡萄优势区域发展布局,积极研发推广适于我国不同区域的轻简化省力栽培模式、高光效省力化树形和简化修剪等关键技术,实施健康栽培和生态循环发展管理模式,大力推广设施化栽培技术,研发推广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走区域化、轻简化、标准化、生态化、设施化、机械化发展之路。”
南通葡萄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发展至3.3万亩,成为继草莓之后全市第二大规模水果品种,涌现出通州奇园、海门望旺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通州二甲、海门三星等一批产业集聚地,带动了全市葡萄品种、技术全面提升。“南通葡萄种植方面观念新、高手多,其精耕细作的种植模式带动了全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对于全国葡萄产业中存在的品种良莠不齐、种植成本上升等问题,还需要通过‘品种+栽培’的改善来化解。”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崇怀说。
四位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为葡萄产业发展指明了新路径。深耕葡萄产业三十多年的奇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海忠表示,一定会将这次收获的知识、经验带回去,不断精益求精,让通州的葡萄品牌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