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公司的年轻职工到农民口中的“农业专家”,从农广系统的“名师”到人居环境工作的新手,22年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季佩华长期坚守在农业农村基层工作一线,用青春芳华践行“为农服务”初心使命。
近日,记者见到季佩华时,她正前往张芝山镇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进展情况。今年初,区农业农村局部门及岗位调整后,季佩华从原单位科教站转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面对全新的岗位,季佩华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儿,通过勤学钻研,在短时间内对全区人居环境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不懂就学,不会就问”是季佩华给自己提的要求。1997年,年仅18岁的季佩华进入种子公司工作。语言不通、业务不熟,工作“棘手”。她在工作间隙向同事讨教方言发音,便于和农民沟通交流;下班后埋头研读农业书籍,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农业专家”。
季佩华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基层,送的是技术,暖的是人心。”在骄阳似火的田头,她仔细查看黄瓜的生长情况;在潮湿闷热的蔬果棚内,她一笔一笔记录番茄的病虫害防治情况;在农业参观的人群中,她详细讲解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情况。长期的基层工作,使她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一年后,季佩华被调至原农委农广校任信息技术老师,为农民讲解计算机的使用,引领农民体验网络营销过程,尽全力帮助农民成长。
坚持不懈的耕耘终于结出硕果,季佩华多次被省市部门评为优秀教学能手,她制作的《轻松学上网》课件荣获全国农广校教学资源比赛一等奖,被来自全国的参会人员集体观摩。2013年,她组织研究的“五依靠四结合立体农民培训新模式”获南通市科技推广三等奖。第二年,“五依靠四融合三对接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获江苏省科技推广三等奖。面对荣誉,季佩华却说:“当农民朋友向我表示感谢时,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22年来,季佩华就像一颗螺丝钉,单位需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并通过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她像那深山的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即使回归最普通的身份,也一样为农业农村工作发挥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