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草鞋老人

发布日期:2017-09-26 作者:徐艳梅 丁嘉玲 阅读:947


图为徐炳成正在编草鞋。卑多敏 摄

  9月19日,雨。

  徐炳成骑着小小的三轮车,晃晃悠悠地回家,他年已老,93个春秋的轮回花白了发丝和胡须,清癯了身影,潇潇雨中透出几分萧瑟来。听到招呼,他轻捏刹车,绽出笑容,仿若孩童:“要买草鞋?”似乎刚才的萧瑟只是错觉。

  顶着雨,徐炳成悠悠地到家,这是幢四个房间的老旧房子,最大的一间房堆放了不少编织草鞋用的稻草。其实,徐炳成早年也曾“风光”过,做过好多年队长,时光荏苒,曾经的“大队”如今改名西亭镇李庄村25组,徐炳成则变成草鞋老人,除种地外,编草鞋卖。

  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在悠久的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刘备虽然被称为“皇叔”,却实实在在是卖草鞋出身。红军也曾穿着草鞋翻山越岭,南征北战。而文艺作品中的侠客隐士穿着草鞋,一派飘逸洒脱状。但在徐炳成的记忆里,草鞋是穷的代名词。“卖了20多年咯,以前没鞋穿,下地就穿草鞋,所以老早就会做了,也没师父教。当队长的时候,草鞋做多了我还送给别人穿呢。”徐炳成陷入回忆,“我干活很不错的,家有10亩地,插秧插得又好又快……”说着,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不是骄傲,而是一种醇厚的幸福。

  刚到家就开始编草鞋,徐炳成身体不错,就是手有点抖,不过也不影响做草鞋,只是速度有点慢。把麻绳固定在草鞋耙上,另一端系上腰,拉直,把一根根稻草从固定好的四根麻绳中穿来插去,编好一排,用手收紧,再编一排……半个小时后,一只鞋底做好了。徐炳成说做草鞋有5个步骤,他两个小时只能做一双。徐炳成开始卖草鞋后不久,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以蹦极似的速度上升,慢慢的就没多少人穿草鞋了,所以他编的草鞋基本都是卖到寺庙里去的,平均一年七八百双,“两块钱一双,没多少钱。现在哪有什么人穿草鞋,现在生活多好哇!”徐炳成不为草鞋卖不动发愁,却为所有人的生活好而高兴,“我农保有钱拿,有养老金,土地流转也有收入,可以的可以的。”

  曾经是穷的代名词,现在则成了舒适的代表,徐炳成说他现在还穿草鞋,“透气、轻巧,天热时穿着凉快,我昨天还穿的呢,今天下雨穿球鞋了。”说着,他跷起了脚,“明年我就不做草鞋了,年纪大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徐炳成放下鞋子走出屋外,一屋稻草香中,门前一树柿子累累垂下,青的、橙的、红的,就像人生,由青涩到成熟。这一生,他任风雨变幻,只平静生活,忍妻逝子去,伤心过后,仍笑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