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返利消费有风险市民需谨慎甄别

发布日期:2016-12-28 作者:凌华 阅读:756

    12月27日,通州区商务局收到省商务厅“关于商品订单销售返利模式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的风险提醒函”,要求当地商务部门开展清理整顿,搞好风险防范和排查,及时发布相关警示信息,避免消费者上当。

    最近一段时间,江苏省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一些公司以商品订单销售返利模式,通过发布所谓的“创新销售模式”广告,承诺提供较高投资回报率,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涉嫌传销或非法集资犯罪。目前部分公司已无法正常兑现投资本金及收益,严重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从公安部门已经立案的情况看,当前一些非法商品订单销售返利模式,常常披着华丽的外衣,以农业科技、创意投资、就业、超市等形式,开展批发、零售等商贸服务类活动,其中主要以酒类批发供货、设立门店、广告宣传或口口相传等方式向社会推广。这些公司目前在全省各地设立办事处、分公司,以代购代销名义向社会募集资金,与投资人签订《商品购销协议》《经销合同》《委托代理合同》。

    江苏省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因违法从事返利消费,已被公安部门立案。该公司约定集资参与人每单投入1万元,可购买3万元酒,其中自提1万元酒,其余2万元扣除25%销售费(即5000元)后,剩余的1.5万元按每周375元,分40周返还集资参与人,商品销售额返还结束后,年收益率50%以上,远高于正常利率水平。根据公安机关调查,这些公司所销售商品标示价格严重虚高,无法通过零售渠道对外销售获利,根本无实际盈利能力,一旦新客户投资不能支持老客户返利,资金链必然断裂。此类公司除了以酒为载体外,有的还以农产品、保健品等为载体,经销商品大多假冒名牌,产品质量也未经有关部门检测。

    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商品订单销售返利模式存在虚假返利、虚假宣传、涉嫌非法集资、风险不可控、维权难度大等五大风险,其实质就是变化手法非法吸收社会公众资金,危害性大、隐蔽性强,消费者及有关企业务必谨慎小心,加强甄别,以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