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徜徉为民路

发布日期:2016-08-01 作者:瞿光唐 阅读:476

  夏初,与老友相约,漫步金沙为民路。旧地重游,别有一番喜悦、感慨在心头。

  我们从翰学苑出发,经交通北路向南,来到虹桥近旁。久违了的东西向为民路让人眼前一亮,虽不宽敞,但也十分现代,行人如织,车水马龙。为民路向西,一直通往通州汽车站,其北侧的原油米二厂附近,当年的农田、蔬菜地上,建成了通州区建筑中专和一大片居民楼。

  驻足于十字路口,我脑际浮现出昔日虹桥的倩影。此桥位于古镇西南隘口,原名金横桥,明时所建石拱桥,形似彩虹,比市河上的东西中桥长且阔。每当傍晚,夕照桥影随波荡漾,“横桥落霞”曾为一景。而今,古老的虹桥虽已离去,但每到华灯初上,这里霓虹灯闪烁,别有一番意蕴。

  移步东行,老友们竭力搜寻尘封的记忆。“和平饭店!”上世纪60年代金沙顶级的饭店,虽已步入老年,依旧意气风发,是我等古稀之人心目中的老金沙地标。其西边的灯光球场、人民剧场,是当年我们从头总桥前往金沙镇区的必经之地。1963年中考前夕,刚出品不久的戏曲艺术片《红楼梦》在此放映,轰动金沙。晚自习时,有同学偷偷地前来观看,记忆犹新。而今人民剧场早已谢幕;位于城东新区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不知要胜过当年“灯光球场”多少倍。

  徜徉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殊不知,脚下曾是航运繁忙的市河。1961年冬,位于金沙镇中心的市河填埋工程开工,我们“学生军”踊跃参战,撒下过汗水。工地西起虹桥,东至新华书店,原是金沙最繁华地段。工休时,有同学兴奋不已:“快看,南边有一栋高楼!”其实,那是县公安局大楼,三四层而已,但在当时的金沙镇却鹤立鸡群,是独一无二的庞然大物。

  不知不觉中,穿过建设北路,来到文峰大世界,这里除了肯德基、星巴克等舶来品,还有咱通州人引以为豪的罗莱家纺(专卖厅),中西合璧。原先路北的百货公司、后街平房旧址摇身一变成了万豪公寓。要不是老友指点,我们这些自称金沙“土著”的,多少有点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的尴尬。

  金沙人文荟萃,革命先辈们曾在这里奉献过青春甚至生命,后人没有忘记。旧城改造时,通州城建人别具匠心的举措,让人感奋不已。

  位于北山的原县政府招待所大门南侧(姚溱住宅所在地),一个不起眼的弄堂里,78年前,这里隐藏着一个抗日组织——江北特委。特委们在姚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组建了抗日武装。1985年,原金沙镇政府在姚家老宅前特立“1938年江北特委旧址纪念碑”,1996年被确定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旧城拆迁改造,1998年8月,中共通州市委在实验小学校门口立“中共江北特委纪念碑”;2012年9月,“中共江北特委纪念碑”迁建于区政府前横河公园东首。

  在为民东路朝阳北路交会处,路南侧,是闻名遐迩的南山寺,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2007年易地扩建的新寺典雅庄重、庄严浑厚,成为通州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提到南山寺,老友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明代文学家沈璟游历金沙南山寺时的散作:“南山新雨后,海侧青崖舟。燎烟结古寺,石塔鸣钟楼。浪回金沙岸,潮起馥雪鸥。日光屿,总是琉璃洲。”我等也随之陶醉其中。

  一路走来,老友们意犹未尽,相约改日驱车游览,欣赏南山湖夜景,聆听禅院钟声,寻访张謇遗泽芳踪……再一次零距离地品味金沙的天蓝、地绿、水清、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