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折磨农民的疟疾等病情,他走遍全区各个镇(区、园、街道),踏村调查;面对“霍乱”疫情,他冒着危险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面对甲型H1N1流感,他毫不犹豫冲在第一线。
他,就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国彬。
今年43岁的张国彬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毕业后,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至今。工作中,他认真把握每一个细节,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及时完成。还多次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拟定全区的传染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制度等,并积极组织实施,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疾控系统公认的业务骨干。
这些天,张国彬正和同事们忙着进行农村公共服务项目检查。“人民健康无小事,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可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疏忽懈怠。”张国彬说。从事疾控工作就意味着奉献,更要耐得住清苦。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张国彬彻夜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有时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江苏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在通州后,张国彬第一个赶至现场处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他掌握了该起疫情的传染来源、病人活动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一手资料,及时撰写流行病学分析报告,为采取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俗话说,烈火验真金。2012年9月,通州发现一例霍乱病人,张国彬第一时间到其家庭调查时,发现病人的一名亲戚也有呕吐、腹泻、轻度出血等症状。“霍乱传染性很强,这位村民有霍乱的嫌疑,必须马上隔离,化验确诊。”他当即进行了采样、消毒处理,事后证实那位疑似病人体内有霍乱弧菌,如不马上处置,后果不堪设想。在甲流、霍乱等疫情的防控中,张国彬有时深夜接到任务,也会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处理直至凌晨。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厚厚的防护服就像蒸笼,一起疫情调查处理下来浑身都湿透了,他却笑称就当洗了个桑拿浴。
工作之余,张国彬不忘学习,积极参加卫生统计以及防病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2012年南通市卫生应急练兵比武中,张国彬获得了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2014年12月,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防治技能竞赛中,他从参赛的13个市52名队员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多年来,张国彬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先后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
如今,通州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传染病防治工作一直位于全省先进行列。张国彬本人也多次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创新能手、省传染病防治岗位能手及南通市卫生应急与重大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今后,我将继续尽好自己的职责,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因为那是我一生的荣耀。”这位人民健康长城的忠诚卫士话语质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