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都曾献过血,然而,能把献血作为一项使命,坚持16年之久,直至55周岁国家限制献血年龄的并不多。陈菊萍就是其中一位。16年来,陈菊萍自愿无偿献血23次,献血总量达到8200毫升。如果按一个成年人全身血量4000毫升计算,她献的血大约是全身血液量的两倍。
今年59岁的陈菊萍是原计生委副主任,曾经在区中医院工作过,担任副院长职务。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对血液之于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陈菊萍便走上了这条爱心之路,成为我区首批无偿献血者。从此,无偿献血成了陈菊萍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她都要献一到两次血,并且每当获知血站O型血告急,只要符合献血间隔时间,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献血车上无偿献血。有些朋友不解地问:“你是学医的,知道血液的珍贵,为什么还要坚持无偿献血呢?”对于朋友的疑问或好心人的提醒,陈菊萍总是笑着解释:“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无比珍贵。但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能重来。血液连接你我,爱心需要传递。少量献血不仅无损健康,还能拯救生命,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陈菊萍告诉记者,有一年,区人民医院急诊处置一批交通事故患者,其中两人伤情严重,出血不止,急需手术抢救。当时血站库存血没有足量的O型血,迅速发出了相关消息,陈菊萍得知后马上赶了过去,献血400毫升,与随之赶来的献血者一起,搭建了救助伤病员的绿色通道。“是那么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非常宝贵的鲜血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当时我深受震撼,深深感到参加无偿献血意义重大!”陈菊萍动情地说,这件事更加坚定了她坚持无偿献血的决心。“每当针头插入血管,看到自己的热血淌入血袋时,联想起重、急症患者因此起死回生,我感到莫大的慰藉。”陈菊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菊萍不仅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还是一位热心的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她走到哪儿就宣讲到哪儿,服务到哪儿,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在陈菊萍的积极宣传和感召下,她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陆续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包括她的家人、亲戚、同事、朋友,陈菊萍工作过的区中医院、原区人口计生委均荣获过“无偿献血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无偿献血的前提。陈菊萍说,自己每天抽出时间锻炼,注重健康养生和膳食平衡,为的是可以多捐献一些血,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很早以前我就打定主意,只要我身体允许,体检合格,我就一定要献血到55周岁。”陈菊萍说。就在退休前夕,她仍然坚持到献血车上献了最后一次血。翻开三本鲜红的献血证,记者看到那一行行数字,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仿佛看到了那殷红的血液挽救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年龄超过55周岁不能再献血了,陈菊萍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无偿献血的宣传中去,街头的献血车上,人们经常看到她的身影。就在世界献血者日当天,一位年轻小伙子走上献血车后有些犹豫胆怯,陈菊萍马上以亲身经历向小伙子现身说法,终于打消了他的顾虑,小伙子勇敢地撸起了袖管。
“无偿献血是我的终身事业。”采访中,陈菊萍不止一次这样说。
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陈菊萍就是这样,在无偿献血这条路上默默奉献着。近日,我区举办的第13个“世界献血者日”,陈菊萍当之无愧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这一崇高荣誉,为广大市民树立了光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