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极孝村:以英雄之名 续写荣光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张秀秀 周陈晨 吴杰龙 朱书平 阅读:634

在刘桥镇极孝村,一座庄严的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于凉亭之中,碑上“陈极孝烈士纪念碑”几个鲜红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近日,记者走进这个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村庄,探寻红色印记,聆听英雄故事。

英雄之名永驻乡土

1965年之前,原新联乡虽历经数次区划调整,但“极孝”作为乡名已沿用二十载——这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极孝而命名的。

时间回溯至1945年,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将丁园乡更名为极孝乡。此后,乡境内的中学和小学先后被命名为极孝中学和极孝小学。2001年,原人民公社时期的15大队和16大队合并,这里正是陈极孝的出生地和忠骨所埋之地,村庄被定名为“极孝村”。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刘桥镇特地建造了陈极孝烈士纪念碑。从此,这片英雄的土地有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热血青年矢志抗日

陈极孝,学名陈志献,1921年5月出生于中医家庭。天资聪颖的他考取南通中学,在进步教师、班主任沈士明的教育引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8年3月,日寇攻陷南通城。“学校无法坚持正常教学,沈士明等进步教师来到陈极孝家中,以结拜兄弟为名组织地下抗日武装。”村民丁善政讲述道。

目睹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山河,陈极孝义愤填膺,矢志抗日。1940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年轻的生命完全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造福乡梓英勇抗敌

陈极孝先后担任丁园乡乡长助理、乡长。在任期间,他积极推动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仅用三个月就完成全乡减租减息工作,还带领群众开垦荒地,鼓励发展养猪等副业生产。

“他不仅带领群众开荒种地、发展生产,还拆毁了敌人的碉堡。”丁善政告诉记者,陈极孝注重壮大党的组织,仅一个多月,丁园乡就吸收了6名新党员。

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陈极孝带领基干民兵,凭借几支步枪、少量手榴弹和地雷开展游击战。他们锯断桥梁、河中打桩、破路开塘,使日寇汽艇无法航行,汽车和摩托车无法行驶。

后来,陈极孝带领已扩展至30多人的民兵队伍,或潜入敌碉堡佯攻,或半道阻击敌人,或在夜间惩办恶霸与汉奸,令敌人心惊胆战。日本兵惊恐哀叹:“宁过九条江,不进丁园乡!”

壮烈牺牲浩气长存

1943年春,陈极孝在徐家园司坤家进行党组织情况移交时,被叛徒告密。发觉敌情后,他立即安排其他同志转移,自己独自留下收藏文件,在转移途中不幸被捕。

“敌人用尽各种手段折磨他,他被折磨得不成样子,但始终坚贞不屈。”丁善政沉痛地说。

两天后的凌晨,敌人将陈极孝押至白蒲东边的荒地,用刺刀顶着他的胸膛威胁:“是生是死,你自己选择。”面对死亡,陈极孝毫不畏惧,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并高唱《国际歌》。恼羞成怒的敌人向他连刺三刀,又连开三枪。陈极孝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红色基因赋能发展

八十多年过去,这片土地上的枪林弹雨,早已化作田垄间的稻香与厂房里的机声。如今的极孝村拥有耕地7750.7亩,其中规模经营及流转土地达4867.21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构成一幅沃野画卷,村内活跃着8户种植规模户与7个家庭农场。村中产业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国家级单位中国石油南通分输站、区属单位水产养殖场坐落于此,15家民营企业先后纷纷落户,产品涵盖建材、五金、纺织、电子等多个领域。

累累硕果见证村庄发展:2019年获评通州区“文明村”,2020年荣膺“江苏省卫生村”,2021年获评“南通市四星级农家书屋”,2022年其团支部更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烈士之名是极孝村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最强大的动力。”极孝村党总支书记丁传东表示,村党总支将以“红色基因”为引擎,深耕红色宣传,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筑牢党建根基,将精神传承融入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让烈士鲜血浇灌的土地绽放出新时代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