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万愿楼烈士陵园:血火铸就英雄丰碑

发布日期:2025-09-10 作者:顾碧清 佘佳宁 俞烁 花灿灿 阅读:395

刘桥镇英雄村有一处红色研学重要场所——万愿楼烈士陵园,它坐落在万愿楼战斗遗址之上。82年前,这里曾是烽火连天的战场;如今,这里青松挺立,丰碑永存,无声地向后人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步入陵园,一座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然矗立,阳光下碑文熠熠生辉,庄严肃穆。“这里就是当年万愿楼战斗的发生地,现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陵园内安放着120位烈士的墓碑和一座无名烈士合葬墓。各村时常组织青少年来此祭奠,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原英雄初中教师周建云向记者介绍。

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950年,地方人民政府在万愿楼砌砖立碑;1971年,英雄公社人民政府立像纪念;1988年,烈士陵园重新修建,被列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陵园进行扩建,逐步将散落民间的烈士墓迁入园内;2023年,万愿楼烈士陵园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并新建了展览室。

走进展览室,橱窗里展示着刘桥镇几十年来的演变和发展史,新增的一件件历史物件默默诉说着悲壮的往事,墙面上的展板生动还原了当年万愿楼战斗的场景。“万愿楼战斗是1943年南通地区抗日游击战中的重要一战。”周建云向记者细细讲述了那段历史,“1943年2月16日,日伪军从刘桥据点进犯通西根据地。当晚,南通县警卫团和通西独立营向严家园集结,准备次日查明情况后歼灭敌军。然而敌军闻讯后悄然撤退,占据有利地形并埋下伏兵。第二天凌晨,通西独立营一连与敌人发生交火,因敌人早有准备,一连指导员徐强与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前来增援的二连从侧翼向敌人发起攻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我方伤亡较大。后续支援的县警卫团二营五连也在途中遭遇敌军强大火力杀伤。在这场壮烈战斗中,通西独立营共有108名指战员牺牲,伤亡总数超过200人。”

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刘桥这片热土上,众多革命烈士以铮铮铁骨铸就了不屈的民族魂。其中,陈极孝烈士与张慎修烈士的事迹尤为感人,极孝村和慎修村的名字正是为纪念他们而来。“1938年南通沦陷后,抗日烈士张慎修在大生一厂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开始支持革命活动。1941年春,他毅然放弃了待遇较好的职员工作,来到斗争艰苦、环境险恶的农村,并开辟了通西根据地。1944年2月,刘桥区委同志聚集在万愿楼附近的王家园开会,因叛徒告密,会场遭日伪军偷袭。张慎修在突围时沉河就义,年仅36岁。”讲述烈士事迹时,周建云言语间充满悲痛与敬仰。

刘桥作为革命老区,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本土烈士达300余名。如今,虽然硝烟已散,但历史从未远去。无数英烈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成为鲜明的红色坐标,构成了刘桥镇最深沉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