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困难群体生活有“兜底” 通州:多方协作优服务 政策暖流护民生

发布日期:2025-09-01 作者:沈维维 陈小炜 阅读:590

​“政策挺好的,每个月能领到300多元钱,生活基本上没问题。”谈及如今的生活保障,二甲镇分散五保户、退伍军人王文强话语里满是安心。

王文强出生于1963年,退伍后以打零工为生,身体状况一般,生活曾面临不小压力。2010年至2023年期间,政府主动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今他每月可领取城居保养老金338元,加上退伍军人补助和五保户补助,多重保障让他的生活有了稳稳的依靠。

王文强的安心源于我区对困难群体参保缴费与待遇保障的精准发力。在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甲镇坨墩村村干部团队优化服务流程,让惠民政策精准触达。“我们先通过系统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再逐一通知个人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主动上门对接并在村里代办相关手续。”二甲镇坨墩村村干部邢伟荣表示,上门服务的同时,还简化办理环节,对享受政策人数、办理细节及时宣传筛查,确保政策不落空、不错漏。

这一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支撑。区社保中心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民政、残联提供困难人员名单和比对信息,供镇村参考,镇村核查后及时将信息反馈,对困难群体身份认定进行动态化管理。我区将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作为一项常态化重点工作,从严从实持续推进,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动态管理、暖心服务。“通过部门之间加强协作,本地区困难人员信息实现共享,为实现困难群众的‘底数清’提供基础,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区社保中心副主任徐玲玲说。

据统计,我区每年按省政府最低档100元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全额代缴保费;对年满60周岁、符合参保条件但因缴费年限不足未享受待遇的低保和特困人员,由区财政按最低标准一次性补缴不足年限。近几年全区困难群体代缴工作持续推进,2023年代缴6337人、代缴保费63.37万元;2024年代缴6240人、代缴保费62.4万元。如今在我区,像王文强这样由政府代缴费用而获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资格的家庭困难人员有1.7万人。与此同时,我区今年已为5585名困难人员代缴本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金额累计55.85万元。

此外,区民政局、残联、社保中心及各镇(街道)、村(社区)人社经办机构还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条件、不愿意参保、联系不到的人员建立工作台账并注明原因,持续提供后续服务;村(居)工作人员通过上门、电话等方式,向困难人员及家属宣传政策、解答疑惑,全力推动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领尽领”,让政策暖流切实守护每一位困难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