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红托竹荪在通州试种成功

发布日期:2025-07-28 作者:曹雪娟 赵建明 阅读:342

近期,位于石港镇的南通四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种的红托竹荪迎来丰收。公司总经理金浩钰介绍,该品种经两年驯化成功,亩产可达1吨,鲜品价值约120元/公斤,亩产值达12万元。

7月18日下午,记者走进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只见大棚上覆盖着遮阳网,所有风扇火力全开,棚内凉风习习,田垄上一个个圆圆的竹荪蛋正静静生长,等待成熟开伞。

据了解,红托竹荪味道鲜美,质地脆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元素。此外,从红托竹荪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其抗癌活性远优于冬虫夏草和香菇。

“红托竹荪原产于贵州高海拔地区,我们通过两年时间将其驯化适应本地环境。”金浩钰介绍,“竹荪的生长周期约100天,适宜温度为15℃~25℃,湿度需保持在80%~90%。”

由于竹荪的开伞时间仅有1~2小时,为保证鲜度,采摘需在凌晨5点至6点进行,采摘后需立即放入冷柜保存。目前公司日均产量30~40公斤,产品全部销往上海,主要供应火锅店等餐饮场所。

谈及种植成本,金浩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菌棒成本5元,每亩需7000至8000个菌棒。只要配备基本的喷灌和遮阳设施,简易大棚就能种植,并且管理所需的人工很少,使用智能大棚可实现1人管理5~10亩地。”与传统农作物相比,红托竹荪的经济收益十分可观。“等到冬季反季节上市时,价格能涨到每公斤200元以上。”金浩钰介绍,竹荪种植从菌棒培育到覆土栽培再到采摘,整个周期为七个半月至八个月,目前一年种植一轮。去年完成首轮驯种后,公司采集优势菌种进行二次繁种和提纯,今年选育的品种表现良好,竹荪蛋产量和品质均超出预期。

不过,由于红托竹荪的生长受温湿度影响较大,前段时间的持续高温使得红托竹荪的产量下降、病虫害增多。为此,公司计划全面采用空调棚种植,目前正在筹建25条空调棚,每条棚实际栽种面积相当于一亩地,可实现一年两季,全年不间断出产。按每条棚单季产值10万元计算,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