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亲历时代革新,感受通州嬗变

发布日期:2024-09-27 阅读:1255

张红梅

在通州土生土长的我一晃已是半百之人,亲历通州城区半个世纪的迅猛变化,更感岁月如梭、沧海桑田。

1979年,作为最后一批知青回城的父亲带着家人来到南通县金沙镇,住在人民路西头只有二十来平方米的小屋,泥地、木门、木板窗,屋顶有两块玻璃透光,饮食起居全在这一间小屋里。周边都是低矮、青瓦白墙的房子,人民路自虹桥头向西是越来越窄的砂石路,再往西延伸不远就都是泥路。

当时整个金沙也就人民路虹桥头一带比较热闹,那儿有百货公司、体育场、金沙旅馆、少年之家等。此时,建设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交通路方向那时是宽阔的运盐河,一艘艘装满莲藕、荸荠等货物的船只在虹桥头停泊,挑担的汉子们上上下下忙着装卸。运盐河从石板虹桥下穿过向右转形成支流,与人民西路相伴伸向远方。听父辈讲,该支流原与金沙东部的河流贯通,因小镇发展,将河填塞,原南北走向的虹桥改为东西走向的团结桥,与人民路相连。

1983年,我家搬进了金沙东部的花行桥新村,说是镇上第一批住宅楼。虽是三层高的筒子楼,但改善了住宅环境,面积大了点,铺上了水泥地,还有了自来水等配套设施。新村毗邻金沙中学与实验小学。上学路很近,但需经过一段凹凸不平的砖石小路与一条青石板巷弄。多年读书时光,一直觉得金沙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花行桥新村后面挨着建起幢幢住宅楼,原先狭窄的人民东路变得宽阔起来,曾经的运盐河及分支均被填平,形成宽阔的交通路与人民西路。站在窗前,能一眼瞧见建设路旁的供销大厦鹤立鸡群般矗立着。

当外出求学及工作了一段时间回来,通州已经模样大变,热闹繁华的地段不只是金沙街上,还有向南铺展开的通州经济开发区,即现在的金新街道。1993年2月,通州撤县改市,更加积极开发建设,住宅楼越来越多,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原金沙中学向东搬迁,实验小学范围扩大。城区已建设新金西路、通海路、大庆路等10多条主干道,还有通州之夜广场、市民广场等供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2009年7月,通州撤市设区,似乎按下了发展建设的快进键,到处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来人往、热闹非凡。2011年12月,通州进一步大刀阔斧地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城东区域开发建设,655万平方米的田地、120个废弃河道与大小沟塘,通过巧妙布局,形成“四纵四横、两沟一湖”的骨干河网,双霞竖河、霞中竖河等纵向河道依次排列,金沙横河、一号横河等横向河道循环贯通。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的南山湖以惊艳的容颜于2013年7月横空出世,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相互融合。24万平方米的水域宽阔浩渺,倒映着周边的垂杨绿柳、横桥塔影,成为摄影人镜头下的最爱。长约150米的喷泉随着音乐节拍时高时低、时急时缓,形成各种水型表演,最高水柱可达108米,美轮美奂,带给游人视觉与听觉上的盛宴。2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把整个区域掩映在绿色之中。建设了长江路、朝霞东路等10多条主次干道、20余座桥梁,进一步扩大城区范围,拉开城市框架。后陆续建成育才中学、城市展览馆、体育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碧桂园、南山湖1号、万达广场、南山湖水街等地产、商业项目纷至沓来。南山湖畔的商业圈、休闲圈已成通州最靓丽的名片。

城区内,通州先后对世纪大道、尚德路等道路进行改造,缓解交通压力,解决拥堵问题。完成了成贤路、经一路等道路新建,打通部分断头路,促进道路微循环。同时加强公交站亭、停车场等配套建设,有力地解决了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2016年,对部分道路、桥梁进行了重新命名,人民路改成为民路、世纪大道改为新世纪大道……同年,对已建成的育才停车场、霞中公园停车场等启动智慧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通州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管理。

在补齐功能短板的同时,通州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采取拆除“断头坝埂”、清除“污染底泥”等措施,疏浚整治十三总沟、纵一河等城区河道,实现城区内河水系畅通,恢复河道自然功能。对中心竖河、中心横河等河道采用先进的水生态修复治理技术净化河道水质、提升滨水景观。完成五号横河、太山河公园等约50个公园、游园绿地建设,同时根据河道整治、道路建设情况,完成配套绿化建设,加强妇幼广场等附属绿化建设,通过小微环境建设改造,扮靓城市街角,扩大绿色氧吧。

通州,不断嬗变,早已没了曾经小家碧玉的模样,城区颜值不断扮靓,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上升……通州正以更为端庄大气的姿态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光芒,以更加从容笃定的步伐向着未来高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