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曾经血染的战场,如今培根铸魂育桃李

发布日期:2021-05-13 作者:沈慧 阅读:1537


近日,“百年奋斗史·硬核南通州”之“红色地标放光芒”融媒体新闻行动走进石港解放纪念碑,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档案

解放前的石港是南通县鱼米之乡,经济富裕,河道纵横,交通发达,历来为军事要冲。抗战时期为苏中四分区南大门,解放战争中是敌我“拉锯”地区,斗争艰巨且残酷。先后三次解放石港,概括为“一逼、两打、三解放”。

“一逼”: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军队悍然侵占石港,我英勇军民与之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1947年12月7日,华中九分区第七团在南通县警卫团的密切配合下,于水晶荡设计伏击由五总西撤之敌,同时逼走驻守之敌。石港初次解放。

“两打”:逃回南通之敌,伺机反扑,再度侵占石港。1948年1月25日,分区七团在分区八团、县警卫团和区队的密切配合下,由梁灵光司令员亲自指挥,全歼驻严家楼顽敌1250余人。石港第二次解放。

“三解放”:不甘失败之敌,随后又侵占石港,1948年3月15日,分区部队与县警卫团及区队联合,打响解放石港攻坚战。翌日拂晓,猛攻盘踞土山顽敌,歼灭国民党三个保安中队及地主武装500余人。石港第三次解放。

薪火相传

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石港镇人民政府于1999年9月在石港中学内建成石港解放纪念碑。曾经的战场如今书声琅琅,血染的土地孕育桃李。

纪念碑前,学生代表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进行诗朗诵。大家重温入党誓词、绕碑瞻仰,表达对牺牲烈士深切的悼念之情(见右图,张笑月摄)。老战士镇国涛、李如恒也来到现场,回忆起当年石港解放时的情形,他们依然心潮澎湃。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石港镇抓好抓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将“研学”“讲学”“访学”“拓学”相结合,根植本地特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充分依托志田苑、江中烈士墓等本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用好用活老党员、老战士等最鲜活的“历史教科书”,点燃青少年党史学习热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我们将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集聚红色力量,为我区全面实现‘双过半’贡献力量。”石港镇党委书记顾灏说。

记者手记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是一代代红色青春炼铸而成的。红色地标既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城市记忆。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让理想的旗帜永远在前方飘扬,让信仰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