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别人家的妈妈和别人家的孩子

发布日期:2018-05-11 作者:徐艳梅 阅读:827

    “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自觉啊!”“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你要争气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从小到大学习生活的“宿敌”,蔡宁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她总是被人拿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唉,谁叫她有个“别人家的妈妈”呢!

    说起女儿,邵培宁又是骄傲又是愧疚,骄傲的是,女儿阳光向上,正义自律,还是她的贴心小棉袄,愧疚的是,陪伴女儿的时间太少,“医生的时间属于病人。”邵培宁苦笑着说,她是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工作20年来,全休的星期天只有两三个,就连怀孕期间也是一直工作到生产,休完产假就正常上班了,孩子全靠父母和先生照顾。“我是个‘懒妈妈’。”邵培宁自嘲道。

    这个“懒”并不是完全放手,只要有时间,邵培宁就尽量陪着女儿,一起锻炼、看书、讨论……告诉她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正能量的事情引导她,培养她正确的“三观”。家长会、毕业典礼等每个重要时刻都不会缺席,蔡宁从小到大的每篇文章她都录入电脑里保存好。“我没有很多时间陪她,人家陪做作业、陪读什么的,我都没有,高一时人家问起她的任课老师,我竟然都不知道,但我会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她独立自主、自觉自律的能力。”邵培宁说。蔡宁上高中后,一个月有一个双休日,每个周日上午有半天休息,但医生是没有双休日的,周六周日也要查房,所以邵培宁就和老师打了招呼,周日早上提前去接女儿,送到家后再去上班,中午下班回家时正好赶上送女儿上学,虽然连在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但我会抓紧这两次接送的时间和女儿聊天,从学习、生活到流行时尚,从哪本书哪部电影好看到哪个女生男生好。”邵培宁笑了,“我和我女儿无话不说,像闺蜜一样。”

    融洽的关系不是没有龃龉。有一次邵培宁认为蔡宁做错了事,但蔡宁不认错,两人大吵了一架,后来邵培宁发现是自己冤枉了女儿,于是郑重地写了一封道歉信,蔡宁很感动,母女和好如初。“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要尊重孩子,在对错面前,没有大小之分。”邵培宁说。但对于原则性问题,邵培宁会一着不让。有一个阶段,蔡宁迷上了动漫,并交了一帮动漫迷朋友,有时出去玩得很晚,邵培宁批评了女儿一顿,教育她不能因为兴趣和交友荒废了学习,蔡宁从此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

    因为邵培宁的“懒”,蔡宁很独立能干,小学中学一直是班长,组织活动很拿手,吉他古筝才艺多,体育手工很不错,烧菜做饭甚至烘焙都很厉害,初中开始所有衣物、日用品都自己购买、整理,买东西时还会给不懂网购的妈妈捎上一份,上下学自己骑车,考上通州高级中学后,她主动要求寄宿,衣物自己洗……于是,蔡宁自然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但对于这个,蔡宁却觉得是因为妈妈好,“我妈妈最好了,从来不因为我考试不好就怪我。”邵培宁认为,孩子要多鼓励而不是增加压力,有时候女儿会在考后唉声叹气,邵培宁就会安慰她:“考得不好又怎样,下次努力就好了呀。”邵培宁不仅对蔡宁的学习没有严格要求,兴趣爱好、文理科的选择等都给予蔡宁完全的选择和决定权。慢慢地,邵培宁变成了“别人家的妈妈”。

总说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女儿,但邵培宁觉得女儿比自己好,处处照顾着自己,每天晚自修结束后打电话和自己聊会儿天,每周接送时的行李,蔡宁总是拎重的那个。

    因为要备战生物竞赛,蔡宁已经连续三周没回家了,5月8日晚上,蔡宁打电话给邵培宁:“妈妈,周末我要去南京比赛,这个母亲节不能陪你过了,提前祝你母亲节快乐!”邵培宁感慨地说,亦师亦友地陪着女儿长大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