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雾锁通州

发布日期:2017-01-04 阅读:507

昨日清晨的城区,道路能见度小于50米。卑多敏摄

   昨日上午,大雾还未散去,街道、田野、河流、树木、楼宇、车流、行人等,都笼罩在其中。

卑多敏 摄

   浓雾弥漫能见度低

公交车延时发班营运

   本报讯 (记者 顾艳 通讯员 刘雯)1月3日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小于50米。路上的汽车、公交车都开着雾灯、双跳灯缓缓前行,车与车之间都保持着安全距离。

    3日是新一年上班首日,急需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很多。上午8点半左右,在通州客运北站站台处,等待乘车和转车的乘客,视线在浓雾中寻找公交车的身影。不多时,201路公交车到站,在国盛义乌城上班的小李急忙上车:“这样的雾天,车子能及时到站,我已经非常开心了。公交司机也不容易,所以也没必要催促他们加速驾驶,毕竟天气情况不允许。”

    据区公交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华透露,面对此次浓雾来袭,公交公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上路察看并监测发班条件。在营运的258辆公交车中,60路、80路、100路都在允许发车的条件下首批发车,城区路线则稍许推迟了运营时间,通往乡镇的281路、271路等公交车作为第三梯队酌情发车,剩余的231路、232路以及镇村公交推迟时间比较长,当天上午9点半前恢复营运。

    尽管当日满城大雾弥漫,但各个公交站未发生大量乘客滞留现象,未发生一起因大雾引发的公交安全行车责任事故。通州公交公司提醒乘客:雾天公交车速较往常要慢一些,准点率或受影响,希望乘客予以理解,出门前把握好时间。

警惕雾霾导致呼吸道疾病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杨婷婷 通讯员 陆云芬)3日上午,大雾笼罩着整个通城。在雾霾天里,最容易“受伤”的当属呼吸道。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呼吸道形成刺激和伤害,因此雾天特别是连续的雾天,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

     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曹玉华说,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特别是城市空气中不易扩散的污染物,会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一旦吸入空气中漂浮的烟尘、尘螨、粉尘等过敏原,呼吸道受到刺激,患者会出现闷气、呼吸不畅、咳嗽等哮喘症状。”

    医生提醒,为避免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要增强自身的防护功能,通过增加机体抵抗力来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清淡为宜。“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曹玉华说。

    雾霾发生时还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老人、孩子、孕妇、心脏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污染比较敏感的人群,雾霾天最好减少外出活动。”曹玉华也提醒市民,不少人会把肺炎误当成感冒,没有及时就医,这样容易延误病情。如果发现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就医,对症下药,尤其是高危人群,像年老者如果经常咳嗽,一定要引起重视。

交警提醒:大雾天气要开启车灯

    本报讯 (记者 朱键 通讯员 成佳炜)1月3日早上,新年的第一场大雾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在能见度低于50米的路况中,大家出行都小心翼翼。区交警部门紧急启动预案,妥善处置应对大雾天气,保障出行安全。

    城区交警中队中队长纪新荣介绍,“像大雾这类天气,我们都有应急预案,并与气象局、路灯管理所、道路养护部门、救援机构等单位联动处置。早上大雾一出现,就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同时还与路灯管理所联系,推迟路灯关闭时间。”

    当天早上6点,民警们就上路巡逻了。“我们安排民警驾车亮警灯巡逻,同时在学校、施工路段、城区主要路口等重点区域安排了专人值守,一旦发现情况可以及时处置。”纪新荣介绍。

    据了解,大雾期间整体交通出行情况平稳,车辆小碰擦事故有所增加,但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大雾期间如驾车出行,汽车、电瓶车都要开启车灯,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提高出行安全意识。

浓雾散后  雨水将至

市民出行仍需注意安全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徐林玉)通州气象台1月3日04时16分发布大雾红色预警,我区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有关单位和人员要做好防范准备,出行要注意安全。

     1月3日是2017年上班第一天,路上的行车有所增加,大部分车辆都开着雾灯、双闪灯,保持着安全车距缓慢行驶。看到外面起了大雾,为了避免上班迟到,市民陈女士选择了提前出门。“能见度太低了,前面的路远点就什么都看不清,白茫茫的。我又不敢太踩油门,怕万一前面出现个车反应不过来。早点出门,慢慢开,安全点。”陈女士回想今天开车的过程还有点心慌慌的。平时乘281路公交车上班的小王则选择了开电动车到单位。

     据气象台预报,本次大雾将持续两天,5号早上浓雾将散。此外,从4号开始,我区将出现阴雨天气,风力4~5级,气温保持在7℃~12℃,市民早上出行仍然需要注意安全,小心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