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今天再给我装5箱葡萄!”8月19日一早,沈秀平就在位于先锋街道周圩村的生态葡萄园忙开了,夫妇俩拿着剪刀穿梭在葡萄架间。“老沈这里的葡萄品质好、价格不贵,我买来送客户,他们都说口感不错。”顾客施忠华告诉记者。
“来,看看咱这红富士,就是你们常说的奶油葡萄。这个品种是从浙江引进的,皮薄,像提子。”老沈边说边领着记者走进温室大棚。青色的大串大串的葡萄垂挂叶间,个个水灵。记者摘下一颗品尝,口中顿觉清香甘甜。
“好吃吧!我这葡萄园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葡萄口感好,而且我都是8块或者10块钱一斤往外销售,很多固定的本地批发商和顾客上门来买。”沈秀平说,“像甬安1号、玫瑰、辽峰、醉金香这些葡萄品种我都种过,有些品种可能因为地区不同,种得不太好,力气倒是出了不少。”谈及葡萄种植“市场经”,老沈颇多感慨。
“我原来在南通市场上卖水果,卖了20多年,有哪些品种,哪些品种好吃我都懂。”2007年,老沈照例去葡萄园里批发采购时,看葡萄销售走俏,下定决心:转商从农,种植葡萄。每年,老沈会对葡萄园销售情况统计分析,不时与同行交流,不断学习新技能,从各地引进不同品种,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摸索新的栽培方式,产出更高质量的葡萄。
老沈的葡萄园之所以高产、高质量,还得益于高成本。“我用的都是有机肥、进口钾肥,各种微量元素都有,每亩田光肥料就要花费近千元。”如今,老沈拥有近60亩的葡萄园,种植十多个品种的葡萄,平均亩产1500~2000公斤。“销售最好的时候,每亩利润上万元。”
这两年,老沈的葡萄园口碑越来越好,因为价格公道、口感好,成为不少顾客的首选。去年,老沈又开始进行微信销售,日均线上销售100公斤。“现在正是葡萄成熟期,销售高峰预计将持续到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