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话”出文明新风尚 “网”聚群众幸福感

发布日期:2025-08-07 作者:徐静怡 陈小炜 阅读:588

近年来,兴东街道土山村先后经历机场扩建、空港园区建设、机场大道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691户、1821人的拆迁安置工作。面对复杂的基层治理挑战,该村创新工作方法,连续6年无赴省进京信访、无到市区两级上访,并于2023年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记者近日走进土山村,探寻其基层治理的成功密码。

“红路漫漫,脚步踏铿锵,信念如光,照亮万里江山……”善缘话坊里传来铿锵有力的诵读声。推门而入,近10位耄耋老人正在进行诗朗诵排练,他们不只是“文艺爱好者”,更是村里矛盾调解的“银发智囊团”。

“我们都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我们定期组织青年村干部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帮助村里解决矛盾纠纷,助力乡村治理。”善缘话坊发起人周兰芝告诉记者,他们这一由“五老”组成的队伍最多时有24人,现因部分老干部年事已高,目前剩余12人。“除了农历腊月和正月,我们的活动从不间断,这也让我们的晚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善缘话坊创建于2015年,虽历经三次更名,但始终不变的是对“善文化”的传承。“‘善’是土山村的根,村民世代以善立身,这是我们的灵魂。”周兰芝表示。这支队伍还深入挖掘土山村发展进程中无数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以及和睦美满的家庭故事,编撰刊印了《土山风采》和《土山岁月》,《土山春潮》也已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在全村营造了“怀善心、做善人、行善事、重善举”的文明新风尚,善缘话坊也成为土山村基层治理创建的特色品牌。

2023年,土山村还创新构建了“红网格”治理体系,村党总支下设4个二级支部,推行党支部书记兼任红网格长与专属网格长的“一肩挑”模式,并在村域内为各支部分别设立了活动阵地。

“我们广泛吸纳党员,邀请‘五老’‘三官一律’等组建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村民可自主选择信任的调解员。”村党总支书记葛跃进介绍,“还聘请了外卖员、快递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参与基层共治,形成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干部回访的闭环机制。”

“村里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件头疼的事!”站在修建好的排水渠旁,村民葛明杰指着新建的排水渠连连称赞。原来,这条6户共用的排水渠因年久失修无法正常排水,第二红网格网格长葛承龙接到群众反映后立即组织施工,赶在梅雨季前完成修缮,避免了农户损失。

近年来,土山村自行摸排纠纷53起,现场化解46起,成功调解7起,化解率达100%,矛盾纠纷坚持化解在村内,显著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实现村内平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从拆迁安置的平稳过渡到社情民意的及时化解,从善文化的润物无声到村民的安居乐业,土山村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以文化魂凝聚百姓心,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将继续以‘五治融合’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网格党建为核心、善缘文化为支撑,通过‘七微共治’延伸治理触角,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葛跃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