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一双沉稳的手握着手术刀精准游走,汗水浸透了手术服……这是通州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季新荣的日常,也是他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
“小时候,我是医院的‘常客’。”季新荣放下手中的病历,笑着回忆道。年幼时的他体弱多病,常常坐在人民医院的长廊里等待就诊。那些温柔的医生、专注的神情,就像一道光,悄然照进他的心里。“那个时候我就在想,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位能救死扶伤的医生,用双手治愈痛苦、用专业点燃希望。”1997年,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的季新荣回到家乡,开启了医者生涯。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匠人般的执着,一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医学高峰上不断攀登。“每当治愈一位病人,那种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季新荣说。
医学之路并非坦途,季新荣至今难忘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个特殊病例。“那是一位嵌顿疝患者,患者表现为右下腹痛。”他回忆道,多数情况下医生会认为这是典型的嵌顿疝症状,但细心的外科主任沈野飞在仔细检查后,断定患者同时合并阑尾炎,“手术证实了主任的判断,我们不仅做了疝气手术,还及时切除了发炎的阑尾,避免了漏诊误诊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这个病例给年轻的季新荣上了重要一课——医生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缜密的思维。
季新荣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医学道路上不断突破。2011年,由他主刀的通州地区首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区域微创外科发展的里程碑,而这只是他职业生涯的一小步。在他主刀的5000余台微创手术背后,是无数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曾为年仅12岁的胆囊炎患儿剥离病痛,为135公斤的超级肥胖患者重塑健康,更让八旬老人重获生机。“从2019年起,我开始专攻肝胆外科,前段时间我们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肝右后叶直径8厘米的肝癌切除术。”季新荣语气平静,却难掩自豪。如今,他不仅是技术高峰的攀登者,更是生命防线的守护人。在同事眼中,这位总爱说“再想想还有没有更优解”的主任,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挑战创新和对医学的潜心钻研。
作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常委郑成竹教授的弟子,季新荣的学术轨迹始终与学科前沿同频共振。他不仅在临床一线挽救生命,更在学术领域推动普外科技术革新。他曾参编我国第一本代谢外科专著《临床肥胖外科治疗手册》,并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期刊上发表了12篇文章。
作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南通大学兼职副教授,季新荣对“医者”的定义远超临床范畴。“临床是根基,但教学科研同样重要。”他习惯在手术台上“现场教学”,让进修生、实习生在观摩中领悟。“只有把经验传递下去,医学才能进步。”
从青涩医学生到行业领军者,季新荣用手术刀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未来我将继续推动‘科教研’融合发展。”季新荣目光坚定,“从临床中发现课题,通过研究反哺临床,让基础与临床相得益彰。同时还要争取发表更多高水平论文,为通州医疗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