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建设装修完毕,今年3月份我们正式入驻。”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苏磁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振介绍道。这位身兼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的创业者,手握高温超导电机10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在通州开启了海上风电领域的新征程。
作为技术专家,黄振在博士期间就开始研究高温超导技术。“我们的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海上风电传动链的重量,同时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他透露,目前公司已锁定目标客户群,设备正在制造中,中试即将展开。
谈及选择通州的原因,黄振如数家珍:“南通位于沿海地区,海上风电是当地重点产业。从通州区到南通市再到江苏省,对海洋产业有着全方位的支持。”他特别提到,江苏尤其是南通、盐城和苏州一带,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海洋风电产业链,“许多上市企业都在这里,产业链聚集效应非常明显。”
而最打动黄振的,是通州展现出的“人和”——那份实实在在、主动靠前的营商环境。“说实话,最初我们对通州并不熟悉。”黄振回忆道,“是南通高新区的领导亲自带着我们,一个场地一个场地看,详细介绍规划。”更让他意外的是,在他犹豫落脚点时,南通高新区在盛发科技产业园免费提供了临时场地,解了燃眉之急。“这种雪中送炭般的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诚意。”去年,通州区委组织部又主动牵线搭桥,帮助磁擎对接南通科创集团,成功获得了200万元的人才基金投资。“这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地方对我们技术和团队的认可。”
通州的产业链优势,也为技术落地按下了加速键。“今年刚过完年,通州区委组织部的领导就特意带我们去本地上市企业通达动力考察对接。”黄振介绍,“他们专业生产电机核心部件硅钢片,现在正积极帮我们做相关测试,未来很可能成为我们的重要合作伙伴。”这种政府穿针引线、企业间高效协同的模式,让黄振对在通州实现技术产业化充满信心。
目前,磁擎采取“上海+南通”的双核驱动模式:上海作为人才高地和研发中心,南通则依托强大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落地。对于未来发展,黄振的目标清晰而宏大:“我们要成为海上风电领域的‘链主’企业!”他坚信通州是培育这一目标的沃土。“这里有国家战略的天时、产业链完备的地利,更有政府和市场给予的‘人和’。”他笑着补充道,“我们团队本身就是高端人才,这也是另一种‘人和’。”
“在通州,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支持,更是活力。”黄振表示,未来,磁擎将致力于构建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速通道,深度整合高校科研资源、社会人才力量和上下游产业链,努力书写属于中国海上风电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