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邱海均:把“安全”种进52亩葡萄园

发布日期:2025-07-25 作者:沈维维 施翔宇 宣 颖​ 阅读:407

近日,走进刘桥镇品正家庭农场的葡萄园,52亩藤架下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56岁的邱海均正忙着摘果,剪刀“咔嚓”一声,鼓囊囊的葡萄就落进竹篮里。“这片园子种了14年,从夏黑、阳光玫瑰到妮娜女皇,三个品种都是放心食品。”他抹了把额头的汗,话里带着股“老把式”的笃定。

“种葡萄不难,难的是14年都让人吃得踏实。”邱海均蹲在大棚里,扯过一根藤架下的黄板。只见橙黄色的板子上,密密麻麻粘着小飞虫,有的还在拼命挣扎。“刚种那几年,也试过猛打药,结果果子看着光鲜,吃着不甜,还总担心有药物残留。”他摩挲着黄板边缘,“后来慢慢摸出窍门,这物理防治比啥都靠谱——挂黄板、撑防虫网,虫子少了一半以上,药自然就用得少了。”

邱海均扒开层层叠叠的葡萄叶,露出藏在深处的果袋。“你看这袋子,从坐果起就套上,就像给果子穿了一件防护服。”邱海均解开一只果袋,青绿色的阳光玫瑰葡萄立刻露了出来,被阳光一照,像浸在水里的绿宝石。“平时捂着,打药时药雾钻不进去,雨水也淋不着,果子干干净净的。但摘果前半个月,必须把袋子全扯了。晒够太阳,甜度能再涨两三个点,皮也更嫩,咬一口能飙汁儿。你瞧那妮娜女皇,晒过之后泛着粉晕,卖相更好。”

说起用药,邱海均从裤兜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小本子,翻开一看,密密麻麻记着打药的日期、品种和剂量。“14年的本子攒了一抽屉,哪天用药、哪天下雨,都得记明白。”他指着最近的记录,“能不用就不用,真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只挑低毒高效的药,按绿色食品的标准来。而且采摘前一个月,坚决不再用药。”

最让邱海均得意的是卖果前的“关卡”。“每次摘果前,先在东南西北四个角各摘一串,再在园子中间挑两串,送镇上检测。”他拍着胸脯,指了指地头的检测报告复印件,“结果出来,合格了才敢往外卖。14年了,从没出过一次岔子。咱挣的是良心钱!”

说话间,竹篮里的葡萄已经堆得冒了尖。邱海均扛起篮子送回大棚边的房子里,准备打包发货。“很多人吃了我种的葡萄,还会成为回头客。现在已经订购了大半了,不愁销路,而且价格也很可观。”

从减少用药到物理防虫,从套袋保护到摘袋晒果,再到上市前的抽检,邱海均把“安全”二字融进了种葡萄的每一个环节。14年的坚持,让这片葡萄园里的葡萄,不仅口感好,更让人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