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发现,让张云虎开启了铝硅合金用细化剂的研发之路;一场双向奔赴,让张云虎选择了把通州作为创业的起点。让我们走近区“510英才”张云虎,一起了解他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故事。
日前,位于刘桥镇的江苏云伟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正在进行生产线设备调试。这里是张云虎与合伙人首次投资成立的公司,专注研发生产新型铝硅合金用细化剂。作为公司董事长和首席科学家,张云虎每周都要从上海来南通待上三四天,“从上海到通州交通很便利,通州是我们国内非常重要的铝合金铸造基地,这边的政策也非常适合我去创业。”
张云虎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主攻金属凝固细晶技术。去年7月,他带着“新型高性能铝硅合金用细化剂”项目,参评通州区“510英才计划”。
“这个项目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2018年,张云虎在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先进凝固技术中心做科研试验时,一个偶然的“不合理”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以前也是做晶粒细化的,但是是用电磁的方法。有一次,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加电磁和不加电磁,细化效果差不多,这个就违反常理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放过任何细节,去做了一个深入的探究。”
经过不断地坚持和试错,张云虎验证了起作用的化学元素,并最终提出了“铝钒硼”细化方法。相较于行业原本依赖的“铝钛硼”细化剂,张云虎团队研发的“铝钒硼”细化剂拥有显著的性能优势、成本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张云虎介绍:“我们的细化剂已经在工业生产中经过验证,添加量是‘铝钛硼’细化剂的一半,但细化效果是它的两倍。我们还完全自主开发了新型的制备工艺,成本比‘铝钛硼’细化剂要低30%。”
最终,张云虎的“新型高性能铝硅合金用细化剂”项目以新材料组内第一的排名入选我区“510英才计划”,获得200万元的资助资金。张云虎坦言:“得益于通州区组织部的‘先评后落’机制,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们项目落地投产的速度。”
张云虎口中的“先评后落”,即区委组织部去年出台“510英才计划”补充实施办法中的“未落地先评审”机制,取消“注册”“验资”“社保”等申报评审限制,打破人才项目资助条条框框,先把人才留下来,提前锁定好项目。
好政策精准落地,好项目轻装疾行,这次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给予了首次创业的张云虎很大的信心。张云虎表示:“研发成果于我而言就像一个孩子,从2018年以来一起成长迭代。我们希望乘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东风,做好产业化成果转移,为国家发展作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