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勇争先·改革进行时②丨全国首部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地方性法规施行半年—— 改革“试验田” 频传“好消息”

发布日期:2025-07-04 阅读:302

开栏语:

探路者,勇争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几乎每次必谈改革,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多个领域,关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激发澎湃动能。即日起,在省委改革办支持下,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千帆竞发勇争先——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专栏,透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案例,展现发生在江苏大地的改革故事,共同感受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半年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传来好消息:

与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11所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与沃尔沃汽车技术公司、智利智美浆纸公司等9家外资企业建立全球创新合作伙伴关系;

全球范围内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53位,累计541位;

与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31家,累计446家,累计提炼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超2700项,企业意向出资超90亿元,协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1000余项,合同总额超26亿元;

院重大项目公司——苏州亿创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聚焦1500兆帕级超高强钢、800兆帕级高强钢变厚度及6000系铝合金复杂截面等关键技术全力攻关;

集萃细胞所施明团队完成全球首例接受双特异性CAR-T治疗并获得确切疗效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患者等,大部分患者达到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持续缓解,有望实现自免性疾病彻底治愈的医学突破;

……

大处布局、细处落子。这是在“项目经理”“团队持股”“拨投结合”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经验写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后的加速呈现。

“一个个大胆的决定和做法,让我们放手干、放心闯。”6月25日下午,在徐州市东湖医药创新港实验室,记者见到江苏省产研院集萃细胞所施明教授。他正在使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和分析仪检测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CAR-T细胞关键指标。

创新资源的整合,重点在跨部门跨区域,难点也在这。提起近一年来的巨大变化,施明深有感触。去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全会胜利闭幕的当月,条例草案进入省人大立法审议程序。

“消息传来,如同释放了创新能量的闸门,扫除了协同创新的制度障碍。”施明清楚地记得,细胞所团队联合徐州医科大学迅速行动,先后申请获批江苏省细胞治疗先导技术重点实验室、细胞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及研究生工作站三大高层次平台,双特异性CAR-T技术的迭代优化与临床研究明显提速,累计在多发性骨髓瘤、重症肌无力等7种适应证,超百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疗效。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 列为“亮点研究”,今年6月入选江苏省生物医药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施明告诉记者,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安全性和出色疗效后,该技术迅速进入产业化节点,与中心联创企业复星凯瑞签署授权协议,共同开展双特异性CAR-T技术管线的产业化及全球商业化。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规划部主任郭建路看来,为先行先试经验立法,护航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就是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生动注脚。

比如,条例开创性提出,省产研院是具有科研类事业单位性质和独立法人地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再比如,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不敢转”问题,条例全国首创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提出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国有股权,探索整体考核。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仍发生投资亏损的,按程序免责办理资产核销,探索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

除了成功经验的肯定,条例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探索埋下伏笔。例如明确产研院应履行探索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业务、新机制等职责,探索建立长存续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让摸着石头过河有法可依。”郭建路说,条例于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省产研院以“拨投结合”方式实施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7项,累计实施117项。其中,“超轻质低成本微纳多功能绝热复合材料技术”项目落地苏州吴中区,成果将应用于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热防护系统;“靶向蛋白稳态调控药物研发”项目落地南京江北新区,依托去泛素化酶配体筛选平台和体内蛋白质组学平台实现技术转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郭建路透露,在法治护航下,下一步,产研院还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以“拨投结合”方式实施前瞻性引领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加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构建具有集萃特色的创新矩阵。

【改革启示录】

改革是一场“接力赛”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刘庆

改革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培育未来的“接力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方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提供的沃土,更离不开一棒接着一棒的奋力奔跑。

201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设立江苏产研院,将其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产研院并作出“四个对接”重要指示。2015年,省政府为江苏产研院量身定制出台了10条政策。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江苏产研院改革成效汇报。同年,省政府进一步为江苏产研出台12条政策。2024年11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制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促进条例》,进一步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接力赛需要有耐力,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立足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定位,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科学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加快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组织龙头企业出资出题,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前沿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建立“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商业推广”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加快践行“行本教育”,推进学行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助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