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领“鲜”一步!刘桥镇徐园村24亩“藜麦苗菜”直供上海

发布日期:2025-05-13 作者:陈莉​ 阅读:555

日前,刘桥镇徐园村24亩的连栋大棚内,鲜嫩饱满的藜麦苗菜迎来了首次采收,工人们手持割刀,穿梭在翠绿的菜畦间,收割、码放一气呵成。这里是上海彩藜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户在徐园村的种植基地。

中午时分,棚顶的自喷灌系统突然启动,细密的水雾均匀洒落,为大棚瞬间降温。徐园村党委书记徐媛指着棚顶的设备介绍:“最近气温较高,这套喷水系统派上了大用场,它能根据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调节喷水量和频次,保证藜麦菜的品质不受高温影响。”

藜麦菜“工厂”区内,排风、遮阳、控温系统构建的智慧生态,实现藜麦苗菜全年循环种植;35天的“极速生长周期”,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一倍。

彩藜科技多年来从事藜麦产品的种植生产和销售服务,积极开展沪滇科技项目合作,推动藜麦产品多元化、多样化。作为首批“吃螃蟹”的企业,彩藜科技不仅让新鲜营养的藜麦菜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更以良好的市场反馈和收益表现,成为特色农业发展的“破局样本”。

在产供销全链条上,彩藜科技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我们与‘叮咚买菜’APP搭建了产地直供绿色通道,每批次供应两万份、每份都是250克的标准化成品菜。借助于刘桥的区位优势,一般上午采摘,下午就可以送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公司创始人朱文韬说。

在产销量的良性循环下,彩藜科技充分发挥产业辐射效应,广泛发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参与藜麦苗菜种植与采收工作,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丁新娥是第一批参与藜麦苗菜种植的村民之一,她感慨:“以前我们都不知道有藜麦苗菜,现在农民种菜也要紧跟市场,要种符合现代人健康营养需求的品种。”

现在,藜麦苗菜已然成了上海人眼中的时髦产品。朱文韬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近期我们划定了一块试验田,用来培育约200株新种苗,通过控制合适的温度、湿度,精准测试其出苗率,找到更宜种植、口感更好的品种。”朱文韬说,目前藜麦苗菜的市场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大生产和加工技术研究是重中之重,只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将藜麦苗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