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儆行楷
以文会友
年轻时的孙儆擅于诗书画的创作,加之“谦虚好学、不竞名利”,至中年时,文友慕其名与之交往者甚多,且在孙儆身上处处展示的是“文人相亲”的现象。
我们看看孙儆先生六十初度时的“朋友圈”。时值孙儆母亲逝世39年,132位友人闻讯为其母写诗作赋,据《南通孙氏念护堂题咏集》所载,这些乡绅名流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因篇幅关系,仅选择部分介绍一下:
金兆丰,著名历史文学家、书法家。于驷兴,民国期间曾为黑龙江省代理省长、黑龙江省省立图书馆馆长,是清末民初齐齐哈尔私人藏书最富的大家。戴姜福,著名文史专家启功先生老师。钱基博,大学者钱钟书之父。孟森,清史学科杰出奠基人。胡晋接,近代徽州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和教育家。徐昂,近代著名学者。陈守治,福建省文史馆员,曾给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一词中的某一字提出异议被其采纳。黄衍熙,大镛诗社社员,是我国有机氟化学研究先驱之一的黄耀曾之父。孙光庭,是朱德和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的老师。唐宗郭,跟溥仪交往很深,曾任中国义赈会秘书长、大清银行总办。宗威,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诗人,著名作家老舍的老师。胡玉缙,近现代文学家、学者,任京师大学堂讲习,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教授,与鲁迅交往甚多。
因日寇犯通而避难沪上的孙儆,不仅与沪上旧时书画友人黄宾虹、唐文治等人恢复了联系,还结识了许多新的诗书画友:画家汤定之、商务印书馆美术部黄霭农、鬻字为生的佛教居士袁希镰、卖文鬻字为生的沈瘦、擅书画篆刻的潘丹仲、全能国画家冯超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戈湘岚等。年轻的书画家唐云、朱屺瞻、陈季鸣、陆青厓、陈声聪和上海美专教席江寒汀等都曾得到他教益,成长为解放初期沪上书画界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黄霭农,精于鉴赏书画,与狄平子、康有为等同为巽社成员,曾为孙儆遗像题字。高吹万,“江南三名士”之一,金山人,与柳亚子、田桐创办《复报》,晩年生活颠沛流离,著作颇丰,是孙儆寓沪诗赋交往最多的诗友。冒广生,著名诗人、词家、汉学家,如皋人,明末冒辟彊后裔,著述颇丰,是与孙儆交往时间最长的诗友,曾在孙儆逝世时倡议其谥号。
我们不难看出,与孙儆交往的文友其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文化层次高,进士、举人就达三十多位,其中不乏国学大师,尤其是甲骨学界的前导人物,他们对孙儆在甲骨文探研、诗书创作领域,从某种角度来讲起到一定的导向和助推作用。这众多的文友中虽然有个别晚节不保,但丝毫损害不了本文主人公坚贞爱国的忠心。所以,我们今天在研究孙儆先生时很有必要对他的社交阅历作一个大致的了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