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步回升,蜱虫活动进入高峰期。人们在户外游玩、劳作时,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传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
蜱虫,又称壁虱、草爬子等,每年4月至9月为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蜱虫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大小从芝麻粒到米粒不等,吸饱血后虫体可膨胀至黄豆大小。蜱虫主要栖息于山林、草原及野生动物巢穴中,同时也可能寄生在家养动物体表。蜱虫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不适,更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因此,做好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钱俐提醒广大市民,春季外出时应尽量避免进入蜱虫活动频繁的区域,如山林、草地等。她建议:“如确需前往,务必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物、长裤等,尽量减少皮肤裸露。同时,可以使用含有驱蚊胺成分的防蚊虫喷雾,以增强防护效果。”回家后,应及时洗澡,并仔细检查衣物和身体,确保没有蜱虫附着。如家中有宠物,应定期给宠物驱虫,带宠物外出后,及时检查其身体有无被蜱虫叮咬。
钱俐医生强调,一旦不慎被蜱虫叮咬,切勿硬拔。硬拔可能导致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酒精涂抹蜱虫身体,待其放松后平稳地拔出。清理完蜱虫后,应用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若出现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被蜱虫叮咬的病史。
钱俐医生提醒市民提高警惕,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通过科学防护和正确处理,有效降低蜱虫叮咬带来的健康风险,确保春季户外活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