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正是草莓紧俏的时候,兴东街道陆扶桥村一草莓大棚里,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娇嫩欲滴,草莓清香扑鼻而来。在大棚深处,记者看到承包人王军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草莓,“这是今年的第一茬草莓,虽然现在行情不是很好,但还是有很多老主顾光顾。”
王军是徐州人,2018年,他开始在通州承包土地,大棚种植蔬菜、草莓,至今承包规模已经近18亩。时令水果吃的就是新鲜度,摘草莓又是一项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磕碰而影响销售,所以,从种植、采摘到销售都是他和妻子两人亲自负责,“今年气温比往年高,雨水也不多,往年5天左右才能采摘一次,今年3天就要采摘一次,也来不及回徐州过年,所以每年春节都是在这里陪着草莓度过的,通州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王军笑着告诉记者。
草莓大棚旁的一座小棚便是王军安在通州的“家”了,虽然简陋,但他说,通州人的热情让他很有家的感觉,“你们这里过年喜欢蒸包子、做年糕,邻居们经常送来给我们。现在是采摘草莓的旺季,我们忙起来很晚才回家,邻居也会帮我们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有时候还主动替我们看棚,和他们相处起来真的很舒服……”王军滔滔不绝地跟记者分享与邻居的温暖小事。
虽然徐州和通州的风俗、饮食习惯各不相同,但在通州生活了7年,王军已经接受了通州的饮食习惯,他直言,自己还保留点徐州人的口味,但女儿已经完全是通州人了,“她从小就在通州上学,口味也完全是通州口味。”王军说,每年春节期间,白天他们基本上都是在草莓棚里采摘草莓后到集市上去售卖,晚上会约上在通工作的徐州人一起聚会,享受过年热闹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