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南通市关工委基层干部培训班上,通州区关工委常务主任顾祖林介绍了今年全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做法,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主持会议的市关工委副主任黄鹤群直言,“通州主题活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之美中受教育,有特色、效果佳”。
如何在主题实践活动中一改理论宣讲灌输式、社会实践浮泛式、红色教育一过式状况?今年以来,区关工委在“老少共抒爱国情,同心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锐意创新、改进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提高活动育人效果。
开展思政宣讲活动
在“乐学”上下功夫
区关工委对理论宣讲方式进行探索、研究、改进,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受众求知兴趣点,让受众在快乐共享氛围中接受教育。“乐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宣讲方式多种多样。“国旗下讲话”是由区关工委联合区教体局推出的宣讲品牌,学校和其所在地关工委约定在重大节日或其他时间节点举办活动。早晨,在学校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五老”和学生代表讲话,就理论学习的某一个方面谈感想、说体会,内容精炼,讲话激情洋溢,学生们心潮激荡,感受颇深。“国旗下讲话”因鲜明的主题、短平快的形式,受众面广,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老党员讲故事”将理论通俗化,将抽象具形化,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讲建国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孩子们听得入迷,印象深刻。
目前,全区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相继建立“老党员工作室”32个。区关工委深知“乐学”式理论宣讲关键在师资,因此重点在培训宣讲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区、镇(街道)分级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培训班,在提升“五老”宣讲员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论断、重大举措认识的同时,注重结合青少年特点,用青少年熟悉的语言、事例和互动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去年以来,约有120名宣讲员开展各类形式的宣讲活动120场,听讲超过2万人次。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在“寻访”上下功夫
红色资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的历史教材,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教育形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区关工委不断组织开展红色资源大寻访活动,通过寻访的形式,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记忆的力量和意义。寻访式红色教育以“寻访”为切入点,以红色资源为课堂,通过“寻”,激发好奇心兴奋点,增强吸引力;通过“访”,了解时代背景、人物故事,领悟红色精神之伟大。学生们听讲、记录、理解后写下体会,唤起内心责任和使命,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通州区红色资源丰富,有“江北特委旧址纪念馆”“南通三官殿革命历史纪念馆”、谢家渡战斗纪念碑、万愿楼烈士纪念碑、西乡地下党支部等红色教育资源,还有健在的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英雄先辈。金新街道关工委组织“五老”和中小学生赴盐城寻访新四军骁勇将士光辉历史,现场听宣讲,了解了新四军参加黄桥决战、盐城战斗等英雄壮举。学生们聆听烽火年代的战斗故事,观看纪念馆内英雄史迹,大家边听边看边记录,回校后记述寻访经过,写下寻访体会;理治小学、银河小学“追寻红色足迹”,将革命烈士纪念馆、韬奋纪念馆、朱理治故居、江北特委纪念园等“红色打卡点”串联起来,“五老”宣讲员和学生互动互学,孩子们边寻访边“走着学”,既是“聆听者”也是“参与者”。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关工委发动“五老”近千人次,组织学生近万人次寻访红色遗迹和革命先辈,收集到图片资料800余幅,视频资料200多段,采写寻访纪实文章1000多篇。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分享”上下功夫
区关工委本着“分享快乐,乐有所获”的办班指导思想,改进暑期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内容,精心设计、开办专业课堂。办好“知识传授课堂”,今年暑假开始后,区关工委校外辅导站联合政法系统关工委,组织该系统的少年儿童开展暑期法律知识学习活动,把普法课办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区消防大队等场所,先让孩子们参观基地布展、了解应急救援等知识,基地负责人及消防战士讲解少年儿童必须了解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法治安全教育。各辅导站聘请专业人士开设民间特色技艺、体育书画棋艺、劳动生活实践、生命安全避险等“才艺展示课堂”。各辅导站创造条件开设“劳动实践课堂”,老师们带孩子到农家田头,看农民翻地种谷、收割粮食,做些力所能及的农家活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共设暑期辅导站125个,有267名“五老”参加了校外教育活动,参学人数4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