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良
普通话没有“难意”这个词条。当今全国现代汉语方言说“难意”的只有南通和太原两地。
提到“难意”,还真有个故事。清朝末年,南通西郊有个名中医叫孙法源。一天,他去人家做客,当他端起黄鱼大盘喝汤时,鱼盘突然破裂。这时孙法源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他想,这个讨厌的鱼盘早不坏晚不坏,轮到我喝汤时偏坏。他因此长久自叹,连说“难意难意”。后来人们常把“难意”用于突然发生事故而无力解决的内疚心情,也用于没有办法帮助别人的内心歉意。例如:老张你托我办哩事,拖了一个多月叨,实在难意,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难意”一词可以说是南通人的独创,这种幽默的自我解嘲的说法方式,是南通人讲礼貌、低姿态的语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