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正徐徐展开,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进步,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歌猛进的世纪;科技在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伦理难题,21世纪也是一个科技伦理世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其中指出“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提出了科技伦理治理的原则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科技伦理”作为新名词出现在党的文件中。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伦理治理,寻求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自身的和谐统一,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从基本国情出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科技以人为本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人口规模如此之大的国家迈入现代化的先例。这一现实状况和未来目标决定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尤其是进入到新时代,基本国情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高,不但有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依然存在,这成为科技发展的问题导向。
如今,中国的科技运用渗透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科技伦理治理也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当前的科技伦理治理应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科技伦理治理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如何预防“人越来越像机器而机器越来越像人”的伦理困境,需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应对,综合考察各类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给人带来的积极意义,缓解科技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惟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科技发展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或潜在威胁,例如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对蓝领工人的重视等等。科技发展成果应当造福于人,应当由全体人民共享,彰显了人与科技伦理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也推动着科技发展成为真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手段。
二、从中华文化出发,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坚持发展绿色科技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思想资源和创新动力。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早有“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生态文明观念,将人与自然天地万物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但是在很多时候,科技进步却是以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各种生态危机也威胁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要求科技发展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要求实现科技与自然的有机平衡。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科技伦理治理应秉持更加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求,充分考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同时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当前社会发展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各种先进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危机。在这一语境下,绿色科技应运而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其中一项重点领域的改革,这要求科技伦理领域应注重发展绿色科技,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的风险,力求规避、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防止科技成果误用、滥用,避免危及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从历史使命出发,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坚持增进人类福祉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上。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也决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天下视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意味着世界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现实社会中资本利用技术对人进行无形控制的现象依然存在,资本的力量与科技的力量结合,导致科技的普遍性、公有性、中立性等属性被遮蔽,逐利性却逐渐显露,社会发展陷入偏颇;甚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西方有意设置“伦理屏障”,阻断先进知识、人才技术的流出,以此打压其他国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己任的大国,中国责无旁贷地为了增进人类福祉而重视科技伦理治理,在突破科技“卡脖子”之后,进一步突破各种无形的梗阻,推动科技发展向善而行,彰显了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和态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涉及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每一条都讲求实效、可行性与可落实性。中国共产党一切的理论和实践最终都落脚于人。因此,改革实效必然也是以人的社会生活体验为基准的。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民族意义上的,更是世界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观,坚持伦理先行、向善而行,即向人类伦理价值的最大公约数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人类命运日益休戚与共,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协商对话、应对解决。中国积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和平发展、推动人类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