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促进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09 作者:通州区政府办公室 沙延 阅读:35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极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决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就健全预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发挥财政支撑作用,提升治理能力的制度需要。《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合理的财税体制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平分配、稳定经济运行,从而提高治理效能。有效建立适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对于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至关重要,也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进一步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现行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相比,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都对财税体制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财政压力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财税体制难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财税政策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流动。同时,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需求增加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扩大,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建立健全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有助于提高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

二、科学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正确认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地方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但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数字经济影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等方面的问题和阵痛。我区传统产业结构比重较大,受环境因素影响突出。随着各项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以及规划发展需要,服务保障重大政策、重点项目资金需求量大,地方财政保障发展负担较重。从财政运行情况看,财政运行持续承压,“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减收增支矛盾突出。同时,仍面临着财税体制还不够完善、预算完整性有待增强、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够高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更好地夯实发展基础。

准确把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原则要求。要把财税体制改革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中统筹考量、系统谋划。目标方向上,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原则要求上,要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财政领域充分彰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改革成果更公平、更高效地惠及民生;要统筹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协同性。

三、扎实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科学管理制度的重点任务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决定》在述及健全预算制度时,首先指出要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在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要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盘活财政性资金、国有资源、国有企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各类存量资源,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对公共权力衍生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管理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我区应该说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问题资产的清理力度、闲置资产高效集约使用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对于知识产权资产、特许经营权资产、生态资源、数据资产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快将数据要素配置整合成数据资产推向市场,切实以“源头”化“活水”。

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决定》指出要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预算编制是落实支出政策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预算编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自下而上编制预算时,部门和单位往往仅从自身角度出发谋划预算资源配置,由此拼成的预算盘子在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时往往着力点不清晰,总体资金使用的宏观效应偏弱。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就是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统筹,增强各部门和单位预算编制的协调性,进而实现资金使用集成发力,保障支出结构与重大项目支出和基本民生保障实时动态对应。这里的重点是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具体而言,一要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的编制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基数加增长”的格局,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核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二要大力压减低效支出,坚决贯彻过“紧日子”要求,确保刚性支出有保障、非必要支出有缩减;三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以项目为基本单元,提高财政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水平,最大程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强化预算系统性管理。《决定》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健全预算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势必要求强化预算系统性管理,要求实现管理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要通过统一预算分配权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严控各环节擅自分配预算资金,同时在体制上完善预算资金分配权配置,切实增强重大项目支持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力度,确保宏观政策和上级部署实施不走样。要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优化绩效目标设定,准确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经济效应。同时,加强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强化事前功能评估、预算支出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效应评价等各个方面。要确保预算公开的及时性、规范性、全面性,以公开监督的公正透明切实提升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