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气渐寒,又到了酿酒的好时节。石港是鱼米之乡,从前每到节令,家家户户都会用土灶蒸米做米酒,可以说石港米酒享誉通州。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石港镇的绿蚁酒坊看到了传统的米酒酿造工艺。
米酒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步骤十分繁杂。“浸米、蒸饭、摊饭、拌曲、发酵、开耙、压榨、灌装,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控,不能出错。”经验老到的酿酒师傅张国林告诉记者,“我们通常前一晚就把米浸泡在水中备用,第二天淘洗后上蒸笼蒸熟,蒸好后用凉水降温。然后把米倒进酒缸,均匀地拌上酒曲,中间掏一个酒窝。保持室温30摄氏度,发酵24至36个小时,酒窝中就能析出酒浆了。”
石港米酒采用的是石港本地种植的5055粳米。发酵一星期后,加水进行二次发酵,再封存8~10天,米酒就酿成了。经过过滤、压榨、沉淀等一系列步骤,最终的酒体颜色呈淡淡的青色,入口醇香甘甜,令人回味无穷。“石港米酒酒精度不是太高,一般保持在14度左右。不仅石港本地人喜欢喝,许多城里人都赶过来购买,销量很不错。每年要用掉20吨米,如果按照1∶2的出酒率,那就是能产出40吨米酒。”张国林表示,因为是传统手工酿造,石港米酒的产量并不高,总是供不应求。
传统的酿造技艺费时费力,加上如今居住条件改善,农村里很少能看见土灶,会做米酒的人也渐渐少了。而在绿蚁酒坊,酿酒师傅们还坚持传统手工制作,为的就是少一点“科技与狠活”,留住地道的石港米酒风味。“希望通过我们的坚持,能让石港的‘老味道’一直流传下去,欢迎大家都来品尝。”张国林说。
记者张秀秀 季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