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州网!

“老树”逢春绽“新枝”(下)

发布日期:2024-12-04 阅读:508

□高锦陈

关于雅俗的话题,让我想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辩。雅则高乎?俗则低乎?如果没有清晰且正确的认知,辩来辩去往往只会不知不觉拐进“要谁弃谁”的死胡同。其实,寻找两者的和谐才是思辨的意义所在。获奖作品的成功无不得益于以“俗”的素材底色,给人呈现“雅”的强烈追求和充分表达,契合大众的审美与情趣,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向上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由此看来,以人民为中心,才是衡量评判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标尺。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仍然停留在原地故步自封,就会削弱甚至失去其生命力。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其生命力得到激活。可喜的是,《花二侯卖花》不是传统僮子戏原生态的重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这部乡土曲艺作品深深烙上了鲜明而炫目的新时代印记。

诸如僮子戏这样的“老东西”,为何能够如枯木逢春,焕发新的生机?出新出奇的《花二侯卖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与时俱进,艺术当随时代。

作品新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新的题材更令人关注。《花二侯卖花》讲述了返乡青年园艺师花二侯与鲜花小镇干部田一凤比花、赛花的故事。大学生就业创业、美丽新农村建设等社会热点话题在作品中一一呈现。这一题材的选择贴近时代、聚焦现实,唱响了一曲新时代、新农村、新青年的创业之歌。

艺术是需要土壤和环境的。早在明末,柳敬亭就以“说书”名动天下。如今,这里已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氛围浓厚、种类丰富。近年来,极富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曲艺精品迭出,20余部作品荣获国家、省级曲艺奖项,令人瞩目。“南通说唱”继传统文化之传承,得江海文化之“包容”,更兼新时代思想之洗礼,其代表之作《花二侯卖花》斩获大奖,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走了一条传承守护、创新创造的新路。

古韵焕发新生,曾经古老的腔调曲音,如今正从这里走向全国舞台。这棵千年“老树”虽历经风雨却根植沃土,“新枝”绽放,一派生机盎然的盛景。